-
“士”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四民之一,略同于现代的知识分子。《汉书·食货志上》称:“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在先秦诸子中,被后人称为“亚圣”的孟子对“士”的社会角色阐释得最为全面和准确,似无出其右者。孟子所论之“士”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原型。
按照孟子的社会分层观,社会可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两大阶层,“士”属于“劳心者”阶层。但“士”又与社会上层的权贵殊不...
任放
|儒家|孟子|知识分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09093920418.html
-
司马迁写《史记》,把孔子放在跟王侯并列的世家,单门独户弄了9000字,又另给孔子门徒单弄了6000多。轮到写孟子,老迁把他和驺衍,淳于髡,慎到,驺奭,荀子,墨子等一干名人,胡乱堆在一块,总共给了2000字。给孟子的,只有区区的200字,据说,还错了好几处。此外,孟子生平行迹,资料几无。只刘向《列女传》和《韩诗外传》有一鳞半爪,那是写孟子他妈妈的。
但我觉得,孟子,是中国第一位具有...
黄坚
|文化|知识分子|孟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10280519331.html
-
读《论语》,我们象在听一位宽厚长者谆谆的教导,感受到的是温柔敦厚。而读《孟子》,则像见到一位心忧天下,胸怀黎民的义士,对统治者直斥其非,为百姓疾苦大声鼓与呼。《孟子》让我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忧国忧民,刚直不阿的一面。
与孟子同时代的苏秦,张仪这些纵横家们,他们也才华横溢,谋略万千,但他们活动的最终目的却是位高金多,拜爵封候。尽管他们也显赫一时,但与孟子相比,却如秋草之于...
雪村静树
|文化|知识分子|孟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10303319332.html
-
我认为,在先秦,有五种主要的人格理想,其中一种就是孟子式人格,孟子式人格是什么?就是大丈夫!
以顺从作为自己的本性,是妾妇的为人之道。居住于天下宽敞的住宅——“仁”,站立于天下正确的...“臣妾”,再到清代的“奴才”,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人格史。
我们再看看孟子“大丈夫”的表现。孔于是“畏大人”的,而孟子则越是在“大人”面前,越是昂藏一丈夫,孟子说:
向当权的大人进言,要...
鲍鹏山
|孟子|人格|大丈夫|知识分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2/08585720620.html
-
,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
[明]文天祥
|正气|儒家|孟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17511719867.html
-
提出了“中庸”之说,作《中庸》、《大学》直指心源,令人直下承当“诚明”之道;孟子又受学于子思,可谓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与孔子并美其名曰“孔孟”。但孟子为了更能发扬光大孔子的“仁”学,使人们的思想行为符合“中庸”之道,则在《孟子》一书中,他上承孔子之教下开来学,权巧方便,处处以“通权达变”的方式解决了一系列特殊性的问题,即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他的这种善于变通,不死扣礼制的权宜之方,...
曲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3150096.html
-
孟子哲思的根本型态 孟子是中国儒家哲学阵营的重镇,是儒学在理论创构过程中的主要奠基者。孔子确立了儒学的道德性社会关怀及礼乐教化人文化成的努力方向,孟子即在同一方向上大量地论述了君王的仁政观念,及君子人格的伦理生活原理。然而当我们从基本哲学问题的理论建构方向来看时,孟子则是进一步发展了成德之学的实践方法之理论部份,即从功夫哲学的进路述说了成德之学的可能。他从实践主体的心性能力的肯定下手,当下要求...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745334.html
-
大乘“慈悲”观念与孟子“恻隐之心”之比较 郭朝顺 第三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 (1998.12.26出版) 页115~132 华梵大学哲学系发行 本文全文由华梵大学哲学系提供,特此...非自己的苦,是要令众生安乐而非令自己安乐,固慈悲的基本精神,即是利他的精神。而“慈 页117 悲”的定义“拔苦与乐”,是不论大小乘,皆是共同认可的[3]。 “恻隐”一词大约是孟子首创的︰ “...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446196.html
-
《孟子》论“心” ...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
佚名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2373189.html
-
死升梵天。不管是“慈悲五利”还是“慈悲十二利”,它们都表明行持佛教慈悲能得宗教上的大福德、大利益。 大凡佛教思想,就其内容而言,都有两个向度,一个是宗教向度,一个是人文向度。为了使佛教的慈悲与孟子的...,遂生慈悲心,给他几元钱;看见有人受伤,痛苦地躺在路边呻吟,遂生慈悲心,将其送到医院去。……如此慈悲,日所常见,不一而足。这样的慈悲实际上就是孟子所说的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494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