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家学佛之道
四川大学陈兵
在出家、在家二众佛弟子中,在家众总是占绝大多数,他们在护持和弘扬佛法上,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乃出家僧伽的基础和外护,为在社会生活中实践佛法的主体。《...社会义务和生活、修持条件的不同,在家众在学佛的次第、内容、重点和方式上,都与出家众有所区别,这是不难从释尊对在家众所说法中去发现的重要原则。一条与出家学佛之道有别的在家学佛之道,在佛经中指示得相当分明。...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946612.html
-
因为善业最多的果报是属于天道和富乐之道,天道还是属于六道众生,而我们修行办道的目的还是要脱离六道,超出三界能够成就声闻、缘觉、菩萨、佛。所以才说善业会障碍你成就声闻、缘觉、菩萨之道,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还不能够成就正觉之道。——摘自白云禅师《学佛之道》
白云禅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50677651.html
-
依赖神通,老实修行,脚踏实地,才是学佛之道。
...
佛教不否认神通,但却也不标榜神通,因为神通抵不过业力,神通不是究竟的解脱之道。一个人如果造作了罪业,即使有神通,也不能免于因果业报的法则。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60677716.html
-
rsquo;,就等于完成了究竟圆满的佛果,也就是说,只要心回意转,马上就可以花开见佛,或者立即成佛。而一旦信佛并开始学佛之后,才知道成佛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事实上,学佛之道可分为两种:一种叫做难行道,从初发菩萨心,到修行自利利他、难忍能忍的菩萨道,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完成佛道。另一种称为易行道,要学念阿弥陀佛圣号,凭借佛的本愿力,先求往生西方净土,经过长时间的薰闻,证得圣位的菩萨之后,...
圣严法师
学佛群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183711739.html
-
何在?如何庄严?以为学佛之道无他,唯此一事。而今而后一切愿归为一愿,一切行纳为一行,以庄严佛土为事:
一、安住--从于今日,发决定心,伏、断烦恼性障。1.少妄想、偷心。2.少牵挂,少焦燥不安。3.于...不免怆然。彼时也,尚未学佛,已有「无常、苦、空,一切作不得主」之觉受。每诵陶渊明「纵身大化中,不忧亦不惧」句,玩味再三,不知所以。何谓大化?大化之由?如何以不忧?如何以不惧?始终困惑,不得其解。读《论语...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1776415.html
-
利用闲暇时才去修行的话,这是完全错误的。农民应视农业本身为修行,不论严寒与酷暑,均要行其艰苦之业,都应该以农业为本生才是修行,才是学佛之道。
因此,铃木提出能在严寒酷暑中做艰苦之业时诸多烦恼之心就已经转化成为大人之觉。这就是农人以锄镰尽心勤勉播种、耕作、收割的学佛和佛行之道。
铃木的农民学佛之道,正是受到唐代百丈禅师农禅并重的启发和影响。
百丈禅师在当时所倡导的农禅并重的丛林制度...
王绍璠
禅宗|禅文化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0/01200618246.html
-
较好的根机、明确的目的、端正的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毅力,向着菩提大道奋勇前进,才能成功。
“学佛之道,发心尚易,终身精进是为甚难。”其原因是:众生轮回六道之中,所作净、染、善、恶业种无量无边...三恶道的苦?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胜天王般若经》谓:“众生长夜昏暗,苦轮不息,皆由贪爱。”众生贪爱之积习根深蒂固藏于阿赖耶识中,很难舍离,更难肃清。凡夫的思想:“既要马儿快,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杨佛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0448035.html
-
是三皈依,皈依佛、法、僧三宝,但这只是信佛学佛的初入门。进一步受五戒十善,才是实践学佛之道的真正开始。受了三皈五戒,只要能够如法奉行,绝对可保不堕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五戒的功德,可以保住人身,...,持八戒清净者生天,不同于五戒生天,生天之后,终将得到了生脱死的涅槃之果。因为八关戒斋是重在教人出离世间,重在种植出世之因。我们学佛的目的,绝对多数是希望出离生死的,特别对在家众来说,若不种下出世之因...
证念
|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1119253453.html
-
的指示明灯”才能知道学佛之道,逐渐亲近诸佛菩萨。所以说在所有的善知
识中要以普通众生类的善知识们恩德为最大了!
以上四种善知识之界说是:
一、佛陀善知识...大菩萨;如果自己
已经证得资粮道以上的果位,才能依止化身佛的善知识;等到自己证得地上的果
位时就可以依止报身佛之善知识了。
对我们来说,在这四种善知识当中,谁的恩德...
冈波巴大师
|善知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1532363662.html
-
…… 火车在急驰,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双眼变得越来越模糊……啊!妈妈,女儿明白了您的心!您是怕我恋世忘返,耽误修行。是您引导我走上学佛之道,是您支持我走上出家之路,您亲眼看著我落发为尼而不曾掉一滴...和尚的信徒南下江西青原山,叩拜了体光大和尚。一路之上共处十余天,令我们亲自目睹了妙容尼师修行的境界,让我这个年近花甲学佛十几年的人自愧不如,聆听了她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不时地被她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一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84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