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4篇,用时15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阿含经的念佛方法

      北传佛教念佛法门的普及,这是众所知识的了。俗语“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可为佐证。将之说成是中国佛教的共修法门,也不为过。纵观大乘佛教,无论显宗、还是密教;不管修禅、或是律。各宗派中,除了如三论宗的唯识学者,和禅门临济宗的一些禅者,不标明净土念佛法门外,其余诸家大体上都以,“自宗、行归净土”为自家修行和接引信众的指导原则。由于念佛法门在北传佛教里颇为盛行,所以一般的佛者,会...

    佚名

    |念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1921051867.html
  • 阿含经的念佛方法

    北传佛教念佛法门的普及,这是众所知识的了。俗语“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可为佐证。将之说成是中国佛教的共修法门,也不为过。纵观大乘佛教,无论显宗、还是密教;不管修禅、或是律。各宗派中,除了如三论宗的唯识学者,和禅门临济宗的一些禅者,不标明净土念佛法门外,其余诸家大体上都以,“自宗、行归净土”为自家修行和接引信众的指导原则。由于念佛法门在北传佛教里颇为盛行,所以一般的佛者,会认为念佛法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2148357.html
  • 瑜伽唯识的起源与发展(六)

    前二是非了义,后一为真了义。(注95)智光在《般若灯论释》中,引《大乘妙智经》所说“《般若》等经是真了义,余法相名数,是方便说耳”。笔者对两系佛教的考察,瑜伽唯识所判阿含、般若、方广三时教,是符合...世俗谛着手,认为有为法如幻即是无为法,故认为他起性是“彼二分”,也就是说遍计所执与圆成实性都是建立在他起性上的,迷依他起则是遍计所执,悟依他起则证圆成实。(注100)这样就不至于走上空无所有的...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244138.html
  • 论唯识宗的色心关系

    色法可说是物质之法。但它又不等同现代哲学物质概念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与此相反,唯识认为:色法是识所变现的且又为识所依缘的他起影相。如《成唯识论》说:“阿赖耶识因缘力...》云:“阿赖耶识与彼杂染法更互为因…又如芦束互相持同时不倒。”④又如经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⑤这些就是对缘起之理的最精要的说明,也是唯识所揭示的宇宙万物具有“他起性”的普遍规律和原理的...

    海 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3656536.html
  • 大纲导言

    者真谛,泯绝诸相,忘言忘筌,经学论之建立,是之谓理教。一者俗谛,万境森然,应止应作,开制特犯,律之建立,是之谓行教。四分律疏曰:  将欲涅盘,以三藏法,付大迦叶,于佛灭后,任持理行二教,见足...  律大纲导言   律大纲导言  芝峰  一、律定义  律是中国一种之译义,印度原具三名:一、毗尼或毗奈耶,通常译为「律」或「灭」,亦南山律宗所常用。然在四分律开宗记中云:  律翻毗尼,本无...

    芝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42062897.html
  • “唯识无境”初探

    就是自识所缘之境,认识“所缘缘”(相分之境)就是对认识的对象性之认识。唯识“所缘缘”义——“相分”理论来说明主体(识)与对象(所缘境)的二重性,为心识所显现的见相二分之间又找到了一个“客观”参照。...“三自性”建立“三无性”:遍计所执虚妄分别,所执境相,属于带质境(迷情夹带本质),不但无体而且无相,如龟毛兔角,所以名“相无性”;他起性是缘生法,从内因缘所生的一切现象又随因缘生灭变化,如...

    徐湘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4565081.html
  • “所缘缘”的认识论意蕴略析

    玄奘法师所传的唯识就是针对“所缘缘”问题而展开的,所以我们对唯识认识论的研究,也就势必要从“所缘缘”谈起。“所缘缘”的认识论意蕴极为深邃,笔者学识肤浅,只能管窥之见略析而已,尚祈方家指教。  一...彼相,为自所缘之相分。亲所缘缘之相分,能缘心而俱生。疏所缘缘者,对能缘心而言是异质的,即不同种的,但它可以为能缘心之相分的增上缘。众所周知,唯识有两层唯识义,一是第八识心品唯识义,二是第六识心品的...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2738112.html
  •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佛教有替代方案吗?

    的转变。它将把喜悦带给我们。相较于经济的个人私利主义原则,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总结   现代西方经济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触及也主张不强调价值判断。它只关注物质发展。很多人确信经济理论是... 转贴自: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  英国利兹(Leeds)大学经济博士、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远程教育系经济副教授   随着苏联的瓦解,以及中国逐渐实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似乎已成为...

    谢桂元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1042136.html
  • 欧阳竟无佛教教育思想评述

    最终必须以佛菩萨之究竟义为旨归。即所谓“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了义不依不了义。”   其次,他强调师的作用,称传正法续慧命者为“接续师”。指出:“接续师,即于古人立义不应轻易改动;改动立义即非...选择正确的典籍和研习次第   对汗牛充栋之佛学经论,初学者往往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他认为要以龙树、无著之为正,也就是《般若》、《瑜伽》之言为正言。他说,“佛后真师,龙树、无著,位皆初地,说法独...

    李远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442664.html
  • 佛教唯识的认知理路

    ,就是区别根、尘、识的起源(种子)不同,识的功能是了别。一切功能作用取决于存在的结构组织。  对主体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结构的描述是唯识展示其理论特色的所知。所谓所知就是认识的对象,同时又是认识者本身。世间哲学认识论无法克服一二兀论的认知方式,原因是它们没有发现主体心识的深层结构,不知有八识系统存在,所以把自识所变之境当成外在实有客体。只有唯识认识到...

    黄志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5564495.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