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篇,用时2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师:佛教的妇女观

    [按:本文根据法师在“生活禅夏令营”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就上座部佛教的观点和大家谈谈妇女在佛教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女居士关心的问题。妇女问题在上座部佛教的经典...妇女应该把佛陀的教导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把佛法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上座部佛教国家,佛法即是生活之道。佛的人信仰和生活产生矛盾时应具备八种品德。能够做到这八种,才算是一位好的佛教妇女:一、合理的组织...

    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2540427.html
  • 契理融和与契机创新

    契理融和与契机创新   资料来源: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作者:   在两千多年的传播历史中,佛法在人世间、化人间,呈现出多种教化形式,经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的发展,今天,大中国...truth and one’s capability  有关作者::来自香港中文大学 ...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5570257.html
  • 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作者: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特色,其核心之一就是慈悲,其社会实践就是布施。菩萨思想在上座部佛教经典中就已经出现,但主要用来阐述佛陀前生的事迹,另外,上座部佛教的慈悲主要用于禅观,即以“如母爱独子”之心,真诚地祝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大乘佛教强调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和实践,把慈悲摆在与智能同等重要的位置。《文殊师利涅槃经》说:“行慈心者,即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1467241.html
  • 菩萨、慈悲与布施(三)

      菩萨、慈悲与布施(三)   作者:   (续前)  布施:慈悲的实践   佛教的慈悲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践成为佛教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如果说慈悲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思想,那么...。正如前面所讨论,龙树在巨著《大智度论》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对慈悲作了详细地论述。他把大乘佛教的慈悲同智慧同样地看成是每一个佛者所必修,从而确立了大乘佛教悲智双修的实践。《宝行王正论》是龙树写给国王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1567243.html
  • 菩萨、慈悲与布施(二)

      菩萨、慈悲与布施(二)   作者:   (续前)  慈悲理念  慈悲是佛陀建立佛教的源泉,可以说,有了慈悲才有了佛教。佛陀悟道之初,深知佛法微妙博大,非一般大众能够掌握,唯圣者才能明了。向...可能会让人费解,虽然说,在证圣果之前的有道中,他们的首要目的就是自度。自己得到解脱之后,所作皆办,大多数阿罗汉并没有马上进入无余涅槃,而是追随释迦牟尼佛游化人间,传播佛法,利益人天,如佛陀的十大弟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1567242.html
  • 星云禅与人间佛教

    星云禅与人间佛教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助理教授)  提要:当前,星云大师和佛光山几乎已经成为人间佛教的代言人和未来发展的典范。许多学者从多个方面研究分析了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模式以及...、重振早期禅风,佛教才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太虚大师主张以“菩萨处”来实践人间佛教,借镜重视现时当下的禅法实践,使佛教重新与社会和人生结合起来。因此,太虚大师主张,禅与人间佛教的结合才能重辉正法、建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1369450.html
  • 比丘僧伽的建立

    王宫,享尽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后游四门见老病死等诸相,又偶遇出家梵志,猛然醒悟世间苦、空、无常,无著无染才是离苦得乐之法,便毅然离家,剃除须发,著行者衣,现出家相,访师道,勇猛精进,苦修七年,终于...生死,求证涅盘,厌离娑婆世界,发出离心。在他们看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燃不息。”出家佛是为了解脱生死痛苦。具足智慧福德的圣者,稍经佛陀开示,修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040111.html
  • 无我与轮回

    佛教中,“无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实践上的无我和理论上的无我。佛陀讲说无我,主要是为了让人们去除我执。这是一个道德实践的标准,并非一个形而上的命题。它的提出是希望人们在实践中...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原始佛教的无我观念是从伦理的立场上讲的。它的提出,并不是为了反对奥义书中的形上实体的理论,而是为了挽救日趋堕落的道德水准,因此,与其说原始佛教否认有我,倒不如说它是在某一层次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2542770.html
  • 站在佛的高度看世界——黄念祖老居士著述学习体会

    站在佛的高度看世界——黄念祖老居士著述学习体会  李  两千多年以前,释迦牟尼曾经预言:末法时代的众生业重、障深、慧浅,难以度化。今天,我们要想达到佛的境界,成就佛的果德,与释迦牟尼那个时代的人相比,注定要多付出千百倍的努力。这是我们生存的时代和环境条件所决定的,是我们自身的业力所造成的。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而不去实践,不去修行。  俗话说,“说得千万,不如行得一步。”世界上不管什么事情,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0857041.html
  • 什么是佛教

    摘自:觉悟之路 那烂陀 长老(Narada Mahathera)/著 法师译  此法博大精深,难见难知,寂然高尚,不落逻辑,微妙甚深,唯有智者得见之。  ——《中部》  《三藏》  虽然佛陀已经...,都被包容在《阿毗达磨藏》的范畴之内。但是,《阿毗达磨藏》不承认灵性实体或灵魂的存在。它讲的是没有灵魂的心理学。  如果一个人把《阿毗达磨藏》当成一本现代心理丛书来读,他可能会大失所望。它没有试图...

    法师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1139441.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