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坏事便是十善,即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这十善是佛教的性戒,也是一切人类共居的原则、社会安宁的基础。世间一切祸事都是由于不守十善、造作十恶才发生的。
...都是要堕落在地狱;饿鬼、畜生之中的。儒教既是以戒为基础,即是礼乐问题,虽然与佛教所用的名词不同,性戒的意义却无差别。儒教的五伦八德便是性戒,便是佛教所说十善十恶。儒教是从善的一方面说,劝人应当行。佛教...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40268022.html
-
历来是中国佛教教义的核心。佛徒宣称,“业有三报”,不论是现报、生报、还是后报,报应是毫发不爽的。人们要想求得善报,就必须持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守十善,即不犯杀、盗、淫、妒忌、忿恨、愚痴、说谎、巧辩、挑拨、恶骂。持五戒或守十善笃实者,即得善报;否则,即得恶报。因为这种观念的宣传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依靠它可以实现教化民风、稳定世局的作用,所以一向被作为佛教宣传的重点。《...
李璐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395197.html
-
百姓奉行十善,因此感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众邪 恶疫不敢侵近。但是附近的吸血罗刹却因此而吸不到 血气,饥渴不堪。有一天,五位罗刹来到国王面前向 国王说︰“我们是罗刹,需要吸食人类的血气才能生 存。由于您施行仁政,教导百姓持守十善,使我们根 本无法取得...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945927.html
-
恼、安乐。(南传22下、214) 十善的持守原本是自觉的、出于同情、理性的,为自已应行的本份。但是由于有情造作恶习过于垢重,所以少有人精勤好乐修善的。因此,世尊曾以受持十善者,少如爪上土;不能受持十...萨婆若心,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尸罗波罗蜜。(大正8、250上)。 由这经文可知,菩萨持守十善是必须与萨婆若心(菩提愿)、大悲心、无所得(般若性空慧)等三心相应,才可名为...
释悟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84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