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品无、异品无。
同品,即与所立之法相符或相似的事物。异品是与所立之法不相符或不相似的事物。如果说“若是所作,见彼无常”就是“所立之法”的话,那“声是无常”就是同品,因为其是与法相符的事物,但说“虚空是常”则是异品,因为其与法不相符。法称的四句因就列举出了命题真值形式在真值表中的四种不同的组合情况。可以说是建立在“所立之法”基础上的对命题真值形式的不同组合的一个完全归纳。
如果用p...
贾青 安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23438774.html
-
摄受有情的方法,为何一定是四种呢?
答:要摄受眷属让他修习善行,首先必须让他生起欢喜心,这又必须先布施财物饶益他的身体。
他生起欢喜心之后,要让他趣入修道时,首先必须让他了解应如...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四摄|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12161026946.html
-
、不可能让一切有情全都远离暴恶
如果观待一切有情全都远离暴恶,才能安立圆满忍辱度,则应成诸佛都未圆满忍辱度,因为如今世间仍然遍满了恶人。
二、调伏自心便能达成目的
此处“目的”,是指...降伏自心,而不是一一去降伏外敌,“心中无敌”即“天下无敌”。
总之,因为无法让外有情全都远离暴恶,故忍辱度圆满并非观待有情离恶而安立。又因调伏自心即能灭除一切怨敌,所以忍辱度的圆满,唯一是由自心灭...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忍辱|忍辱波罗蜜|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13101727063.html
-
名数同大乘所说;经部说非遮和无遮之差别在于,直接遮掉其法时是否还能不能从其法中直接引出,或间接引出,或有机会引出立和遮上,来区分非遮和无遮的差别,如非遮在直接遮掉其法时尚能引出其法中的遮或立的;而无遮则不然,无遮在直接遮掉其法时不能引出其法中的遮或立,有机会引出也没有的,故非遮和无遮有此差别, 譬如说:“天授肥者白天不吃饭”之此声是为非遮,而“婆罗门不饮酒”之此声是为无遮。 如说:“天授肥者白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4559430.html
-
三大预设的安立——说“德福一致” 曾锦坤 “做善事得善报,做恶事得恶报”,这是每个人心中共同的期许。不论好人坏人,都有这样的认同。一个恶人到行凶被逮时,终于也只好俯首认罪了。如果不是他心中有这种...因果的理论才是德福一致说的最后归宿,这是康德三大顼设的安立和落实。佛教对德福一致问题的处理,明显地优越于世间其他的宗教和哲学。理论如此,事实是否真实如此呢?我想,三世冈果的论证,由佛教内部的人出面来...
曾锦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3967577.html
-
济群法师答:佛性、法性、空性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但这些名称的安立有所侧重,佛性是侧重从有情方面来说,空性、法性则侧重从法的角度去说。但不论空性还是佛性,本质是无二无别的。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06574585720.html
-
今天开始讨论第一个颂子。第一个颂子一共四句话,韩老都是译的七言句。我先读一下安慧的论文。 "颂曰:(一)由假安立我和法, 若诸种种等出现,论曰:颂中应补言辞、谓'于世间、及诸论中'。""由假安立我和法",简单地说,我是指人们认为每人都有的不死不变的灵魂,法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些都仅是我们凡夫认为有而实际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这就是遍计所执性。假安立,玄奘法师译作"假说"。因为我和法仅仅是我们"说...
宗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1640040.html
-
绝待圆融是佛法究竟之理,绝待指无分别,圆融指不二。密法讲:“声字皆实相”,一句阿弥陀佛即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实相无相无不相,自然绝待圆融。至于是否以此为宗,乃古大德悟境所安立,不必执着,也可以说它是一切修行法门之宗。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73777802.html
-
什么是“名言”?
在佛教的名词术语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名言”这个词,特别是在一些诠释中观哲学的典籍中,“一切皆名言安立”,“诸法唯名言安立”,“名言中也不许有自性”等等。那么这个名言到底是...,那眼识所认知的事物则不是名言,因为眼识并无名字概念。但眼识所认知的颜色、形状,谁又敢说不是名言安立的呢?
那所谓的名言到底是指什么呢?个人认为就是眼等六识的认识功能。譬如对于红色,生起红色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90685676.html
-
次第学见解,以自己的体验,不论那一种根基求法者,都可以为他介绍见解。 如果不是宿世善根,就直接进入学习应成见解的人,也有很大危险,对见解的领悟稍有错误的话,前后世的安立,业果的安立,就会堕入断边...没有‘我’就不会受苦。他们肯定‘我’的存在,而且‘我’是实有的,他们安立在五蕴中有‘我’,是独立自主的常法,独立自主常一的‘我’存在。他们认为如果从前世到后世是无常法,就会变化消失,所以前世到后世必须是...
林耿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254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