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历史注明佛教人物:道

    了佛图澄的影响。他认为禅修达到高深的境界时,“雷霆不能骇其念,火燋不能伤其虑”(《人本欲生经注》),同时还能够发生种种神变(《般注序》),但它并不是禅修的真正目的。禅修的真正目的在于契入“无本”(即本无)、“无为”而“开物成务”。开物是使天下兼忘我,成务是无事而不适(《道地经序》及《般注序》)。也就是要从禅修所得到的境界中,使大家忘我、尽性而造成世界的安乐,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精神上的享受或所谓超...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21875552.html
  • 东晋道思想析论(1)

    独特之见。例如:〈 般注序〉、〈阴持入经序〉、〈人本欲生经序〉、〈了本生 死经序〉、〈十二门经序〉、〈大十二门经序〉、〈道行经 序〉、〈合放光光赞随略解序〉、...三藏记集》卷第六,《大正 》55-45下。 (注13) 〈般注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六,《大正》 55-43下。 ...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846286.html
  • 学兼三藏,志在宣法——道大师的佛教知见和活动

    通过禅法的修炼,才能真正体会相得到般若,达到佛教向往的境界。他在“出三藏记集绳序卷六·般注序”中写道:   “夫执寂以御有,崇本以动末,有何难也?...学兼三藏,志在宣法——道大师的佛教知见和活动   蔡惠明   道大师(三一二一—三八五)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县)人。他是我国东晋时代最博学的佛学家,...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674010.html
  • 汉地禅法的流播

    还能发生种种神变(《般注序》)。不过,道如佛图澄一样,在教理上以般若为宗,因而认为神变不是禅修的真正目的,掸修的真正目的在于契入“无本”(即本无)、“无为”而“开物成务”,开物是使天下兼忘我,成务是无事而不适(《道地经序》及《般注序》)。即从禅修所得到的境界中,使大家忘我,尽性而造成世界的安乐,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精神上的享受或所谓超自然力。当时名士习凿齿致道书,就称赞他“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0454577.html
  • 东晋道思想析论(2)

    .72 上),故知其对毗昙学说之推崇。 (注45) 〈般注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六,《大正》 55-43 下。 ... 乃指《人本欲生经》之“四禅色天”,亦即色界四 禅。 (注47) 〈般注序〉,《出三藏记集》卷第六,《大正》 55-43下...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846287.html
  • 试述道法师的生平、思想及建树

    欲生经注》、《四阿含暮抄序》、《僧伽罗刹经序》。  3、禅修类:《般注序》、《阴持入经序》《十二门经序》、《十二门经序》、《道地经序》。  4、律仪类:《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未序》、《关于近出尼二种檩文夏坐杂...不能骇其念,山(火)焦 不能伤其虑,萧然与太虚齐量,恬然与造化俱游。(5)  又在《般注序》中说:  得斯寂者,举足而大千震,挥手而日月扪,疾吹而铁围飞,微嘘须弥舞。斯皆乘四禅妙止,御六息之大辩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15462582.html
  • 佛教与玄学之于传统译论的意义

    禅法的主要观点是“执寂以御有,崇本以动末”(《般注序》[12]),其所谓“乘慧入禅”,即是“达本者有有自空,畅无者因缘常寂。自空故不出有以入无,常寂故不尽缘以归空。…苟厝心领要,触有悟理者,则不假外... 慧皎.高僧传卷第五·义解二[M].汤用彤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179   [12][梁] 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六·般注序第三[C].北京:中华书局,1995:245   [13][梁...

    张思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0084641.html
  • 密宗与禅宗

    之规约。道大师说,禅修达高深境界时,“雷霆不能骇其念,火燋不能伤其虑”(《人本欲生经注》),同时还能发生种种神变(《般注序》),但它并不是禅修的真正目的。无独有偶,密宗也十分注重禅修,宗喀巴大师在...

    陈士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1348060.html
  • 浅谈释道的“洋为中用

    自己所说的,是印度般若思想与中国老、庄思想的合流。他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周易》、《老子》、《庄子》来阐明佛理。如释道般注序》中“阶差者,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就出自《老子》;“忘之又忘之”...曾经研究,如何使这两大文化主流形成合流,直到东晋,和尚释道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完成了佛教民族化的过程,使印度佛教中国化。  释道出生于公元312年,常山扶柳人(今河北冀县),卫氏...

    胡中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31255414.html
  • 中国禅宗的特色

    大道地经注》等七种。道所著诸经虽已湮没不存,但他的般若思想,尚可从现存的《般注序》等文中窥其大概。当时挥学已融入般若,直到僧伽提婆在卢山重译《阿毗昙心论》,并改名《三法度论》,才使小乘禅观与大乘空...中国禅宗的特色   蔡惠明   一、大小乘禅法的融贯   印度佛教中的禅宗,是随佛法东传而在我国流行的。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世高于汉桓帝建和初年二四七)来到洛阳。他在二十余年的佛经翻译工作中,共...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0465196.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