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0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那般的修习

      那般的修习   《增一阿含经般品》总共有十经,大家在看了之后会发现:十经的内容并非都跟般有关。这和《杂阿含经》类似,只不过《杂阿含经》中的这个相应、那个相应,是较为严格一点的,在同样...只能够像《杂阿含经》一样,针对一经一经的来谈它的主题。  般品(一三○经)  经题解析:  那般:「般」,就是那般的简称。「」,就是念头。「那般」就是指呼吸。那般,字面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61269795.html
  • 那般之修习

    缘起的本质,从而解开系缚生死的结,达到解脱的境界。然而对于四念处之修习者言,除了对身、受、心、法的敏锐观察之外,还要进一步的增长三摩地,以至具有洞悉诸法之能力的地步。本文所要叙述的那般之修习,由于在性质上含括了身、受等法,又兼有可稳定增长三摩地之功用,故十分适合作为四念处修习之依止处。  二、念处住之次第  在正式谈到那般之前,先将有关念处之修习作个简单的介绍。一般人在通常的状况下,心念...

    萧长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3944772.html
  • 修习那般的境界

    修习那般的境界 识 界(意识的境界)(节译自英译巴利长部第9经,婆托帕达经,第8——20节)   我听说是这样。…… …… ……(第1——7节未译)“然后,婆托帕达,戒德完美的比丘,不论...多为中译者所加,只供参考。  二:身心(名色)是缘意识(识)而产生的,因此修那般而观察思惟身、心的人,有必要认识意识的境界,才知道每一修习阶段的觉想和意识层次。   慧解脱(节译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5269625.html
  • 般念业处诸源的比较

    15。知寂灭入息, 知寂灭出息   16。最后一息的入息, 最后一息的出息   般念修习的利益   在《杂阿含810经》里佛开示说:“有一法,多修习已,乃至能令二法满足。何等为一法?谓那般,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足,四念处满足已,七觉分满足,七觉分满足已,明丶解脱满足。......身身观念住......受受观念住......心心观念住.....法法观念住.....如是修习那般,令...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3784599.html
  • 呼吸禅

      呼吸禅   /张慈田   以鼻息出入作为觉知对象的禅修法,称作那般(出入息念或入出息),也可以称作呼吸禅(观)。每个人一出生就开始呼吸,直到停止呼吸死亡为止。呼吸是本能的,可以觉知地...呼吸禅也不离七觉支,即念觉支(即四念处)、择法觉支(分别善恶法)、精进觉支、轻觉支(身心轻快)、喜觉支(身心喜乐)、定觉支(专心专注)、舍觉支(心之平等平衡);所以经典说“那般,多修习已,能令四...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5652459.html
  • 止觀的實踐──兼評《菩薩道次第廣論》的奢摩他及毗缽舍

    傳至西藏後,也承襲這一種修法,這是時代潮流使然。但若回顧釋尊在《阿含經》中的教導,我們可以看出他特別強調的是直接觀察自己呼吸的入出(阿那般),釋尊說: 修習那般,若比丘修習那般,多修習者,得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何等為修習那般,多修習已,身心止息,有覺有觀寂滅,純一明分想修習滿足?是比丘,若依聚落、城邑止住,晨朝著衣持缽,入村乞食,善護其身,...

    林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4140224.html
  • 《阿含经》之禅定──以佛陀成道的禅定为脉络

    禅定需抱持百折不挠的心态与在禅定次第进升时需讲究的要领。  第五章:《禅修操作的范例──“那般”研究》。本章是藉由佛世时为佛弟子们所普学的“那般”为例,作为承接前两章:操作正定的细节说明与以色界四禅为基础所展开的禅定修学;并以此禅法担任本论文导向漏尽解脱的正定之修学范例。文中并推测“那般”十六胜行是佛陀经过两个月的闭关研发,而将出入息念的修法建构成细腻有序的方法次第,使之向解脱。...

    罗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4155728.html
  •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

    为主,并且衔接至密宗的本尊瑜伽;传至西藏后,也承袭这一种修法,这是时代潮流使然。但若回顾释尊在《阿含经》中的教导,我们可以看出他特别强调的是直接观察呼吸的入出(阿那般): 「当修那般!若比丘修习那般,多修习者得身止息及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 「有一法,多修习已,乃至能分二法满足。何等为一法?谓那般,多修习已,能令四念处满足。四念处满足已...

    林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5443302.html
  • 释恒强:《阿含道次第》讲纲(下)

    middot;卷二·八》,<<阿含部T2>>p.556.1 ~ p.556.2)   那般念助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法。多所饶益修那般。何等为五。住于净戒波罗提木叉律仪。威仪行处具足。于微细罪能生怖畏。受持学戒。是名第一多所饶益修习那般。复次。比丘。少欲.少事.少务。是名二法多所饶益修习那般。206.1复次。比丘。饮食知量。...

    恒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14676942.html
  •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离苦得乐

    动态禅修:经行  4.7 静坐禅修:那般  4.8 禅修慈心  4.9 禅修成绩的评量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离苦得乐  智中法师  人共同的需求都想追寻快乐,就像桃花源陶渊明时候,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离苦得乐。究竟怎样的乐才是桃花源的乐,是像五欲的乐,是世间荣华富贵、妻贤子孝、长生不老的乐吗...

    智中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27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