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3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言恭达书法力作《六祖坛经》将现灵山

      近日,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先生为灵山梵宫挥毫泼墨,以厚重古拙的隶书体,创作出《六祖坛经》的巨幅书法作品,为灵山梵宫又添重量级艺术巨作。言恭达所书“六祖坛经”长5.09米,宽2.17米,内容节选自六祖坛经品第节,计379字。作为灵山梵宫的文化珍品,它将由扬州漆器厂的工艺大师以刻漆工艺制作成长10.18米,宽4.34米的壁画。  为体现作品本身蕴涵的所谓明心见性、飘逸旷达的禅宗...

    佚名

    |六祖坛经|灵山|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9/09104029982.html
  • 朴老佛教常识答问禅宗

    二。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 六祖坛经——品第》解释说: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五方便法门指修禅的五种入门方法: 一、“知心体”,知心的体性清净,体与...修顿悟的祖师禅。 213 问:此宗是否也有典籍依据? 答:相传此宗的禅法是在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来的。过去说:禅宗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但初祖达摩以卷《楞伽经》传于二祖慧可...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0333791032.html
  • 禅宗的心灵之道

    《决疑品第三》。   [5] 《忏悔品第六》。   [6] 《自序品第一》。   [7] 《宣诏品第九》。   [8] 《品第》。   [9] 《妙行品第五》。   [10] 《宣诏品第九》。   [11] 《品第》。   [12]《般若品第二》。   [13]《忏悔品第六》。   [14]《顿渐品第八》。   [15]《顿渐品第八》。   [16] 《自序品第一》。   [17] 《...

    彭富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2158711.html
  • 从僧璨《信心铭》与《六祖坛经》之比较看禅宗不二法门

    品第》亦说:  “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法门。如《六祖坛经·品第》说: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741894.html
  • 佛教的中国化与士大夫心理(2)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如何“明心”,慧能提出“无念”法门:“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坛经·品第》) “无念”是“于诸境上心不染”,就是对一切境界不起念头,...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都是障道因缘。(《坛经·品第》)真正的“无念”,是要在通流不息的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中,不生一杂念一妄想。这里有段公案:  一天,有位源律师问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2564427.html
  • 慧能无念功夫的实践方法

    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相。”<品第>   7、慧能藉“一行三昧”观念说功夫操作的方法   “三昧”是得其真髓的实践境界,“一行三昧”是以一清净心彻底实践的方法,慧能强调“...,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品第>   8、慧能以“无念无相无住”总说般若功夫的实践方法   慧能《坛经》名言“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此三事实是一事,“念”...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2654808.html
  • 论《坛经》思想对般若与佛性的会通

    中道智慧才符合真正的般若精神。这种即有即无、非有非无的中道思想又具体体现于《坛经》的“三无”思想、二谛观及“三科三十六对”禅法之中。  “三无”思想即“无念”、“无相”、“无住”。《品第》中说:“...发挥出“无念”这一概念并把它与佛性联系在一起。《品第》中又说:“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即是念之体”。般若由“无相”“无住”进入“无念”...

    戴传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1459097.html
  • “自性”如何呈现——《六祖法宝坛经》的开示及其现代意义

    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品第》)  所谓“无念”并非百物不思、一...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即等。(《品第》)  即心名,即佛乃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机缘品第七》)  (惠能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

    唐忠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4359975.html
  •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品第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为本。大众。勿迷言别。一体不是二。是慧体慧是用。即之时。即之时慧在。若识此义即是等学。 诸学道人。莫言先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相。 ...

    宣化上人主讲

    |坛经|宣化上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0842309818.html
  • 崛多三藏——最早把慧能禅法传到五台山的高僧之一

    的地方有三处,三处都是作为不正确的修持方法给予批驳否定的。但笔者所见到的几种版本(自称是曹溪原本、宗宝本、德异本)”[1]的《坛经》有两处用“静”,一处用“净”,前后并不一致:  ①《品第》:“...乎?”其僧茫昧,拱默而已,作礼数,请垂启发。 多曰:“子出谁门邪?”曰:“神秀大师。”多曰:“我西域异道实繁有徒,最下劣者,不堕此见。兀然空坐,蓐烂身疲,初无深益、,子莫起如是见,立如是论。”...

    赵林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3061102.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