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灭为乐
黄国达
学佛的人常把“了脱生死”挂在嘴边,但是什么是生死?为何有生死?解脱的原理何在?如何才能解脱?雪山半偈前半偈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后半偈则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了生死,又称为解脱、涅槃、寂灭,似乎离我们的心境很遥远,无法企及,也无法想像。我们要如何来理解呢?在此引原始佛典阿含经来说明:
...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35869893.html
-
从别称看佛家的死亡观:寂灭
作者:三耳
以下死亡别称,均是佛教徒(和尚尼姑)死亡的专称,少有指普通人死亡的。
灭 “灭”的意思是指佛教徒熄灭了生死、烦恼、贪欲、无明等...学者,以天平年(公元534年至537年)前灭化洛滨。”
寂灭 “寂灭”意谓超脱一切境界入于不生不死之门。明代刘元卿《贤奕编·仙释》:“清静无为者,老氏(道家)之说也。佛氏(佛教)以为不足为,而主...
三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385089037.html
-
藏传佛教前弘期的兴盛与寂灭 拉萨大昭寺主殿内供奉着一尊享有世界上最为罕见之尊荣的释迦牟尼像。近600年来,众多的佛教徒跋涉千里,一步一个长头地磕到这尊佛像的脚下,以表达他们对佛的极度虔诚。时至今日,每天仍有数以千计的信徒在这尊像前项礼膜拜,像前的石板被信徒的身躯磨擦得像镜子一样光滑。释迦牟尼在世时,弟子们为使他的真容传之后世,特请工匠替他造了4尊8岁等身像和4尊12岁等身像。因有释迦牟尼的奶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91568822.html
-
不是一个“灭”,毁灭是毁灭不了的。世间法,一个状态完了,缘起另一个状态;寂灭是烦恼的寂灭,烦恼消灭了,觉性就显现了,这是出世间法。
死亡与涅槃,作用和意义皆不同。死亡,精神是死不掉的,精神是从物质来的,物质不灭,精神怎么会灭呢?人死了在物质上表现不出精神面貌,只不过精神不会在尸体上产生,但能够在能产生的因素上产生。比如,阿罗汉不会调动物质元素重新聚合一个身体。但他...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34377570.html
-
2009年9月8日下午6时30分,历时12天的萨迦寺普巴金刚法会圆满结束,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彩沙坛城也于最后时刻归于寂灭。
当天上午8时开始,萨迦寺全体僧众就在普巴殿诵读普巴...寺普巴金刚彩沙坛城于8日下午6时15分圆满寂灭。
普巴金刚是萨迦派最重要的本尊之一。萨迦法脉认为,一切诸佛的事业完全聚集在普巴金刚的坛城中。只要对普巴金刚深具信心,观修普巴金刚,向普巴金刚祈请,现前这...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9/22075290467.html
-
教导:“寂灭为乐”。
1998年,圣严法师到北京医院看望朴老。朴老说:“我乐观。”法师说:“信佛的人是乐观的。”
南无阿弥陀佛!
...
佚名
|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3/19174236483.html
-
寂灭为乐 乘愿再来——追悼法鼓山圣严长老 编辑部 一生追求“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法鼓山创办人──圣严长老3 日下午4 时圆寂,享寿80 岁。噩耗传来,虽不令人震惊但却令人悲恸。长老多年来饱受肾脏病所苦,年初因为多发性肝脏肿瘤住进台大医院,之后虽短暂出院,但没多久再度入院治疗,在接受多次抢救后,病况并未好转。然而,长老看待生死是非常洒脱的,在面对死亡时,也依然了了分明,“无事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868496.html
-
灰身灭智与寂灭无为──早期印度佛教的解脱观 蓝吉富 一、前言 佛教的宗教哲学体系,是从‘苦谛’的体认开始建立的。释迦牟尼感受到凡夫生命的不圆满,才起而追求超越之道。关于这一点,从佛教四谛说以‘...核心的文明发展潮流是不同调的,而且也强调舍离。又加上他们的性格之中缺乏‘热情参与社会’的质素,因此,要使他们主动参与社会,或对社会产生较大的良性影响力,就必须有适当的外缘;否则,对这些具有寂灭、出离心...
蓝吉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147468.html
-
问:“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怎样理解? 徐恒志答:虽见诸相,知其虚妄而不执著,境寂心空,当下便见清净寂灭的自性如来了。但这全在勤苦修持、悟证,才能相应。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063811309.html
-
一、依靠修信遮止自利方面以寂灭为足之心
如果不对佛陀功德修持信心,就对佛果不希求证得,如此便无法遣除自利方面执著寂灭为满足的心。
如果经由修习慈悲,见到成办利他必须证得大菩提,从而希求成佛,则只能遣除利他方面执著以寂灭为满足的心,但这并不能遮遣前面自利方面以寂灭为满足的执著,而且以其它方法也不能遮遣。
因此,只有对佛功德修习信心,才能遮止自利方面以寂灭为满足的执著。...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小乘|大乘|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1641172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