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心后当观: 一、 吾何时方能除诸众生之苦? 二、 吾何时能使穷苦之诸众生富足? 三、 吾何时能以血肉自身来为利众生? 四、 吾何时能入住地狱而为利众生? 五、 吾何时以世间与...
喇荣五明佛学院
|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9/0735345652.html
-
的人,不管怎样都有两种烦恼:淫欲相应贪和眷属财宝摄受相应爱,所以要常修不净想和无常想。如果在家不修这两种想,即使出家,都会有恶寻思,有欲、恚、害寻思,亲里寻思,国土寻思,还有一个很严重的叫不死寻思,...
智中法师
家庭|法师|我们|如果|寻思
http://www.fjdh.cn/fjask/2009/02/20035235115.html
-
难构。油山教仰山“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仰山于言下顿悟,此即随于“寻思”的言说,创入顿悟的极境。仰山教人:“能思者是心,所思者是境,彼处楼台亭苑人马骈阗,汝反思的还有许多般也?”僧于言下有省。此即谛听“寻思”的言说,靠近顿悟初门。沩仰这样开示学人,显然即以“寻思”为功行要着,借“寻思的方便而触发无顿悟也”。…… 石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5348583.html
-
可以用《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中有关毗 ■[金*本]舍那的记述作为代表。今引述论文如下:
1.云何四种毗毕舍那?谓有苾刍依止内心奢摩他故,于诸法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是名四种毗毕舍那。
5.云何名为周遍伺察?谓即于彼所缘境界,审谛推求周遍伺察。[1]
以上指出,有四种内观(毗■[金*本]舍那),对所缘境界?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而所缘境界有净行所缘...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72043746.html
-
了又落第二,说明此事实在难构。沩山教仰山:“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仰于言下顿悟。此即随于“寻思”的言说,创人顿悟的极境。仰山教人:“能思者是心,所思者是境,彼处楼台亭苑人马骈阗,汝反思的还有许多般也无?”僧于言下有省。此即谛听“寻思”的言说,靠近顿悟初门。沩仰这样开示学人,显然即以“寻思”为功行要着,借寻思的方便而触发顿悟也。须知这却为一般传统的禅宗...
乃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53957623.html
-
基础皆为本尊身密,而自然不执眼识及意识的对境为实有法;或悟到一切显现之法即是假象,并无实有;有寂仅为寻思,定无自性;若悟此寻思自解脱之法,当下圆满一切修持。
若眼识所见、耳识所闻、意识所感的...也是一种不清净的思想。不用说恶,只要有一点点不清净之念,即是寻思之过;若存在思想与感受,应从因果最细微的地方如理取舍,点点滴滴都不违背因果,否则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成就,仅仅是口头境界。明明看到有人造业,...
佚名
|妄语|大妄语|密宗|空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5/16500981025.html
-
必定寻思:“这些人在议论着我,因为我做了这些事。”这是那愚人此时此地所感受到第一类苦恼与沮丧。 当愚人见到国王捉拿及处罚小偷或犯人时,他必定寻思:“这国王正在处罚这犯人,而我也做了这些事,如果被国王...这时愚人不禁寻思:“我过去不曾行善、也不曾积德,面对人生中的可怕事,也不曾去找庇护。我会到专为不行善、只行恶的人而设的地方。”于是这愚人悲伤,恸哭,捶胸顿足,神智不清。这是愚人此时此地所感受的第三种苦恼...
舍卫城达弥.卡法师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0944849.html
-
。能寻思者能伺察者。住寻伺地者具自辩才者。居异生位者随观察行者。依止现比及至教量极善思择决定智所行所智事。由证成道理所建立所施设义。是名道理极成真实
云何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谓一切声闻独觉。若...。由不巧便所引寻思。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一切唯假是为真实。若作是观名为正观。彼于虚假所依处所实有唯事。拨为非有。是则一切虚假皆无。何当得有一切唯假是为真实。由此道理彼于真实及以虚假二种俱谤都无所有。由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1084343.html
-
十一论,六经者:深密、楞伽………十一论者:一本十支是也,约缘起理,建立唯识宗;以根本智摄后得智,以唯识为观心,以四寻思为入道。约缘生理建立法相宗;以后得摄根本,以如幻有诠教相,以六善巧为入道』。就彼...显根本,即法相而彰唯识。据此亦但能见其宗一,不能别立为二。且后得智所施设之法相,皆由缘真如后,模仿所起之能所分别相。以是法相诸法,皆唯有识。 (三)四寻思入道对六善巧入道 证唯识性,以四寻思为入道...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0354709.html
-
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 修加行位的方法是,通过修四寻思观与四如实智观,得暖、顶、忍、世第一四善根。 1、四寻思观 四寻思观,“四如实智”之对称。乃以万法唯识之观点,观察名、义、自性、差别等四法为假有实无之观法。据《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所举,即: 一)名寻思。名,能诠之义;指色、受等诸法之名。谓菩萨于名唯见名,故称名寻思。 二)义寻思。义,指依名而诠,为所诠之体事。...
魏德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295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