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有没有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说起来很简单,每个人都会说: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这就是菩提心。但是要付诸行动却并非易事,即使是修行多年的出家人,并...说:“喜金刚本来是无上密法,但他没有修好,就成了小乘的法,从而堕入此灭定。”所以,判断是大乘的法还是小乘的法,是出世间的法还是世间的法,全都要看自己的发心如何,也就是最初修这些法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大乘|小乘|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8/1838125298.html
-
佛教大乘和小乘,在教义、度化对象、价值观念、追求目标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小乘也叫声闻缘觉乘。小乘的度化对象主要是智力低下,胸怀狭小,缺乏大慈悲心,只求自己除去烦恼,获得断灭涅的小机众生;而大乘...共等佛陀独有的无比神通;
7.大功用——佛的无识无为、自然遍及一切的利众功用。
大乘如万吨轮船,运输众生量大,故称大乘。大小乘的主要区别点在方便度,故宗喀巴大师说:&...
佚名
大乘|小乘
http://www.fjdh.cn/fjask/2008/11/20035732026.html
-
戒,不会说是大小乘,持和不持的。我们明白这个,心里就有数了,有了这种认识,外道邪师说法就攻不破你,邪师说法无非就是利用佛教的大小这个差别来去攻击佛的戒律,戒律本无大小是人的根机有大小,所以才说大和小的问题。这些人就是利用所谓的大小来攻击佛戒,找开缘,而且佛说了,在大乘和小乘之间如果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比如大乘戒,比丘戒底下还有其他戒,这些在发生矛盾,互相冲突的情况下应该以哪个为主,这时就要...
上妙下祥法师开示 大连妙悟法师记录并校对
|戒律|大乘|小乘|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12573510479.html
-
对佛功德修习信心。
二、必须遮止自利方面以寂灭为足之心
对于自利执著仅以寂灭为满足的心,并非不需遮止。以下宣说理由。
因为:小乘只是解脱生死,只有一分断证功德,所获自利并不圆满。
又因为:小乘虽然解脱了三有的衰损,但并未解脱寂灭的衰损,而且经中说圆满的自利是现前如来法身。
总之,必须遮止对自利以寂灭为满足的心。因为:
一、小乘寂灭只有一分断证,自利并不圆满;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小乘|大乘|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16411720166.html
-
小乘佛学所属论书的总称。又称小乘阿毗达磨、小乘阿毗昙等。相对大乘论而言。在小乘佛教兴起之后,各个部派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的教说进行了种种的注释、整理和组织,进一步发挥了原始佛教的教义,出现很多阿毗达磨(即“法的研究”)的论书。据传小乘的各个部派都有自己的论藏。但目前流传下来的只有南传上座部和北传说一切有部的论典。 据觉音所编南传上座部论书有7种:《法聚论》、《分别论》、《界论》、《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5562029.html
-
佛教小乘 小乘佛教的最终解脱之路与大乘佛教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小乘佛教的最高成就是从生死轮回中解脱。 小乘佛教的信徒,囿于个人的心智能力,对自己的前景、未来理解得较为狭小。针对信徒心智能力的...立誓、守誓的修习者还是值得称赞的。因在一部分戒律就包含了立誓、守誓的内容。同样,誓言是检查修习者身、语、意三者规范的尺度。谁能守住严格的八誓,谁得到的益处就越大。 小乘有声闻乘和独觉乘。 “声闻”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249957.html
-
大乘与小乘佛教 大乘,梵语maha^-ya^na,意指大的交通工具。不以个人之觉悟(如小乘行者)为满足,而以救度众生为目的,一如巨大之交通工具可载乘众人,故称为大乘。以此为宗旨之佛教,即是大乘佛教...。我国与日本之宗派大都属于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的对称。又作南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指上座部系的十一部派及大众部系的九部派(即所谓的小乘二十部),及其所属的经律论典所说的教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02663536.html
-
大乘就是佛菩萨所修之法,所证之果;小乘就是声闻缘觉所修之法,所证之果;(声闻是闻佛四谛法,证阿罗汉果者;缘觉是闻佛十二因缘法,而得觉悟,证辟支佛果者;如生在无佛之世,则名为独觉。)所以又名为二乘。这二乘皆是小乘。小乘的主义,是一种自觉主义,勘破了三界火宅的烦恼惑业,只求自己觉悟,脱离生死;灰身泯智,永不再来;并无济度众生的意思,所以称为自了汉。虽则不生不死,却是有余涅盘,为尚有界外的尘沙、无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3555094.html
-
大乘不离小乘
蔡惠明
一、大乘佛教的兴起
在部派佛教流行期间,大乘思想于南印度已开始传播。当时在家佛徒中流行着对安放佛陀舍利的佛塔崇拜,从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团—&...,次明调伏事,后明本母事。五分中以本地分为重点,后四分主要是解释其中的义理。
大乘舆兴起并盛行后把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当然部派佛教是不会接受这一贬称的。因为“小”的梵文...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1664159.html
-
小乘佛教传入滇西南和滇西的时间大约是在15世纪中叶。
最初曾遭到抵制和排斥,后几经发展,布朗族开始信仰小乘佛教,逐渐接受了佛教教义,以至形成全民性的宗教。
布朗族地区小乘佛教的制度(教阶、戒律)、建筑、设备等都仿效傣族。
教阶的升迁由低至高分为八级,即“帕囡”(小和尚)、“帕朗”(又称“都”,即佛爷中最低一级)、“帕听”或“沙的听”、“帕沙弥”、“帕桑”(全称是“沙的桑卡纳甲”)...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36068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