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潮”。(《庐山烟雨》)他的悟境可见于《赠东林总长老》:“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本文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九月,苏轼年已五十,于朝中新旧党争中屡遭...
北宋·苏 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01853707.html
-
所嘱。”《楞严经》可说一直是东坡的床头书。我们知道东坡仍不离“真常惟心”的观念。在〈赠东林总长老〉:“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这如来藏思想即可得知。 《妙...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4368481.html
-
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宋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意思是说,谷溪之声便是佛尊绝妙的说法,山光水色即是佛的清净真身。今夜所悟得的佛法真意,日后我怎样才能告知他人呢?禅悟不可语人,只能以心传心。...
刘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64080267.html
-
开悟,获得解脱。这在峨眉楹联中也有突出反映。作者们在自我中观照世界和人生的真谛:一山一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为道场。报国寺内五观堂有门联曰: 溪声便是广长舌; 山色岂非清净身。 此联出于苏东坡的一首诗偈。据《五灯会元》卷十六载,东坡因宿庐山东林寺,与照觉和尚论无情话,有省,黎明而献偈曰: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广长舌为佛陀三十二妙相之一...
马书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5962804.html
-
庐山,会晤东林常总禅师,作诗《赠东林总长老》。东坡夜宿东林兴龙寺,曾与照觉禅师“夜情话。有省。”写下了一首有名的参禅诗谒:“溪声尽(印川案:《苏轼诗集》卷二三作‘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的情谊。他曾说:“默念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十九”(《东坡志林》卷二),此话并非夸夸其谈之辞。 苏东坡在苏杭结识的禅师,有清顺、守诠、仲殊、道臻、可久、垂云、思聪、惠思、怀琏、善本、道荣等。 ...
彭印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4439782.html
-
把佛学思想咏而为诗了,如“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这,何等境界?若非通达法界法性,了解物我一体,而有“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的心量何能写出这样的语句!又如黄庭坚诗:“偶然宴坐百千劫,...
普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44756381.html
-
一条路线,即进行客观世界的改造(变秽土为净土),首先必须进行主观世界的改造(净心),这一点对于我们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束语 苏东坡在自己的悟道偈中唱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意思是说,山溪流水之音即是佛之说法,婆娑的山姿亦即佛之清净身。诗人从溪水的声音和山峦的形态中感知佛的存在,悟出了自然与人的一体性。显然,今天出现的环境问题,其内在原因便是人和自然的分离,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52657613.html
-
曲绕的瑜伽河、虎溪河畔,控联着苍松环翠的萝峰庵和声如鸣玉的虎泉,围合成“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的以“清秀”为物色的景域;又如以千佛庵、清音阁、万年寺为界面,以白龙寺、延福寺作隐涵,以幽谷清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91757832.html
-
山僧。”诗中充满悠闲、禅的意境,可为学佛有得;北宋大学士苏东坡更是因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更加智慧和豁达,他与佛印禅的师往来成为千古佳话,他主张禅净兼修,以诗文弘扬佛法,“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542492668.html
-
时期开始的。其实,他跟很多位高僧,都有来往,例如:他曾拜访过当时庐山东林寺的住持常总法师,跟他谈论佛法,谈到深夜;第二天苏东坡做一首偈子说:“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里面,多到不胜枚举,就是像上面举出的“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些句子,也就足以表现他对佛法的精湛造诣了。
那么苏东坡的佛教思想,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025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