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希求有三种:不求富人之财物,
不求高贵之地位,不求华丽之衣饰。
不能希求的方面有三种:就是不能希求富人的财物,不能希求高贵的地位,不能希求华丽的衣饰。这一颂主要是教人要少欲知足,不能希求世间名利。
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如果不能破除对财物、地位、服饰等的贪执,一切修行都将沦为世间法。如蕅益大师所说:“倘名关未破,利锁未开,信言弘法利生,止是眼前活计,一点偷心,万...
华智仁波切造论 索达吉堪布译颂 益西彭措堪布讲解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0843574084.html
-
得过且过,从不希求来世解脱,这样的话,就算你被公认为了不起的智者大德,实则连十圆满中“业际无倒”这一条也不具足。
这一点,或许很多人都难以避免,故务必要再再思维。这次讲《...目标是今生还是来世?在这二者之间,你打的是什么符号?大于号、小于号,还是等于号?
“希求今生就是业际颠倒”这句话,对很多人来讲也许是当头一棒,理应值得深思反省。一个人若不...
索达吉堪布讲
人身|出离心|今生|来世|来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23065693123.html
-
索达吉堪布答:华智仁波切说,身语意三门就像脚踩在棉花上或者米粥里加入酥油一样柔软、调和。此时他深信因果,不希求世间八法,对上师三宝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内心堪能,遇到任何违缘也不会退失道心。
索达吉堪布
修福|生活
http://www.fjdh.cn/fjask/2008/01/19221320220.html
-
不随欲苦中复有七苦。
一、欲求长寿不随所欲,生短寿苦。
内心想希求长寿,偏偏不能满足所欲,年轻时就抱憾而死。
二、欲求端正不随所欲,生丑陋苦。
希求相貌端正好看,...辛苦,仍贫穷困窘。
五、欲求大力不随所欲,生羸劣苦。
希求身体健壮有力,偏偏身体瘦弱无力。
六、欲求了知所知境界,不随所欲愚痴无智现行生苦。
虽想了知所知境界,希求精通世、出世间...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苦|无常|命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3255522170.html
-
“五种自圆满”的第四个是意乐圆满。现在很多修行人都没有学佛修行的动力。什么是动力?就是希求正法的心。什么叫希求正法的心?特别喜欢上师三宝,特别喜欢上师三宝的功德,特别愿意学佛修行,不顾吃穿、不顾休息,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修习佛法。为什么我们现在大都那么懈怠懒惰?就是因为没有动力,没有希求正法的心。
什么叫愿意?什么叫不愿意?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做自己喜欢做的、愿意做的事情,不可能不...
达真堪布
|精进|学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20342020039.html
-
修行不可对未来抱着希求的心,因为未来不可知。我为什么每天看新闻报导?因为它给我很大的启示,像日前报导的,三个高中生骑摩托车,红灯亮了,很规矩地停下来,后面一辆卡车撞上来,三人都同时当场毙命... 所以,对未来不可有希求之心。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也不可得,佛法就是现前一念。你不用去想,因为过去不存在,未来也不存在,现在则是刹那生灭,无所住。那念清净、不住一切相、无所求的心,就能和净土相应,...
慧律法师
|念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1019212055.html
-
往生的欲乐信,对佛陀的甚深幻变之理生起猛烈的胜解信,并且连续不断观想极乐世界的形象,尽心尽力积累善业资粮,以往生极乐世界的强烈希求心作回向。就窍诀而言,能迅速积累无边资粮、净除罪障、增上善法的摄要即是七支供,所以应当勤修七支供,通过念诵阿弥陀佛名号,诵持陀罗尼咒,虔诚祈祷圣者勿舍誓愿等瑜伽。
夜间修法:临睡之时,观想自己住于极乐世界并亲见阿弥陀佛,在不离这种强烈希求心的正念中入眠。...
索达吉堪布
|念佛|往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2222167442.html
-
修持,就为了节省这五毛钱吗?'。正信的三宝弟子并不稀罕或希求神通,因为神通对未来生并没有真正的益处。对大修行者及菩萨众来说,他们能以悲心配合神通力救度众生;对你我一辈凡夫来说,神通却是并无意义的,所以不需去希求。花时间去修持神通,只不过是在浪费人生,例不如好好修持出离心、慈心及悲心。
...
祈竹仁波切
狮吼棒喝佛教问答录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473912976.html
-
弘法利生的事业,不能不求感应。对于求,若能体会到真俗圆融,就有正知正见正解,就不会偏向一边。而世间人执著在俗谛上,真的是念念希求,念念希求就落在意识里。诸佛菩萨的求,是如理如法去做,有求之愿,没有求之心,这才圆融,这才有感应。 儒家讲“立志”,佛家讲“发愿”,这两者有何不同?“志”里有希求,有求就落在情识里;“愿”里没有希求。换句话说,“立志”带有感情,“发愿”纯粹是智慧,没...
净空老法师
|感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1/20003234682.html
-
不能希求有三种:不求富人之财物,不求高贵之地位,不求华丽之衣饰。
(引自华智仁波切《自我教言》)
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很大的差别,其希求的目标更是不同。修行人所希求的是知足少欲、清净的戒律、无上的智慧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而世间人所希求的正是出家修行人要断除的财、色、名、食、睡等轮回痛苦之因。所以,以前萨迦派的大德们曾说过:“贪恋世间不是修行者。”
对世间的希求具代表性的有...
索达吉堪布讲
|皈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2/001240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