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常识问答》和《书简节录》语言质朴,深入浅出,对现代人在学佛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了契理契机的回答,读来如沐春风,非常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是接引初机和深入研习佛法的优秀读物。其它著述还有《心经的...立即出现在当前。在更高维空间的诸菩萨,他们的神通妙用,当然不是世间常识所能想像的。
三十八、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一了百了。对吗?
答:绝大多数的人,都存着这种“断灭见”,只知道...
徐恒志著
|徐恒志|常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25324422.html
-
佛学常识
‘佛’是印语‘佛陀’的简称,在中国文字是‘觉’的意思。此觉与普通说的觉不同,因常人的觉多是错觉;此觉乃是对一切事理,能真正证明的实智。任何人能证得实智,就是佛。
‘法’是种种事物及道理的总名;在这里讲是专指佛的教法,就是教内一切经典。因为经中说的就是种种事物及道理,所以称之曰法。
‘僧’是印语‘僧伽’的简称,译成中文是‘众’的意思。三人以上曰众。僧字也是比丘三、四人以上的名辞...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1176413.html
-
赞呗或称梵呗与印度歌赞之法并不相同,因为梵音和汉语的构造有异,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都有困难。故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译经事业虽渐发达,而梵土歌呗却未获传授。梁慧皎说:“自大教东来,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43580528.html
-
2009年5月17日下午2点至5点,香港佛香讲坛将举办第三十四期都市佛学院佛学常识问答比赛,欢迎都市佛学院学生及对佛学感兴趣者积极参与。
佚名
|常识问答|佛香讲堂|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4/09122737889.html
-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在新竹中山堂 各机关首长,诸位先生,诸位居士!斌宗今晚应佛教支会及共修会诸同仁等之邀,来此讲几句佛法与大家结缘,感觉非常高兴。今晚我所要讲的题目是‘认识佛教之常识’。所谓‘常识’,‘常’就是一般的意思,‘识’也就是认识。乃要提高佛教常识,就是使一般人对佛教要有相当的认识。因此,这个题目还可为‘正确的认识佛教’。由于一般人对佛教的认识很浅,所以不肯信仰,致使佛教也就不能兴盛...
斌宗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33542929.html
-
丛林清规常识答问 一、什么叫晋院、升座? 晋院即进院或入院、专指新住持入主某寺而言。相反,若住持卸职,则称为退院。升座在禅林中原指尊宿受拜请而登高座宣说佛法。如《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云:“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诚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升座亦为《碧岩录》第92则禅宗公案名:“世尊一日升座,文殊白槌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丛林中每以此一公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2548972.html
-
浅谈佛教基础常识 佛教最初衷的思想指导是四谛,谛即真理的意思,四谛就是四条真理。分别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言苦,认为人生社会是一场苦难。把人的感受分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但这三种感受都是苦。而集谛是解释一切苦的根源,大概分为五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业报轮回说。灭谛是佛教宣扬的最终理想和境界,就是灭一切苦超越轮回,既涅槃。道谛是教导人如何达到涅槃的境界,或说明达到涅槃的方法。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2249800.html
-
佛教名词常识
一、法相名词
1、佛陀耶: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
2、菩提萨:简称菩萨。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提妙法树,生于直心地。"因心直则真,心真则志愿坚固,信仰便始终不转移,而能勇猛精进地去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二、佛教常识
1、卫塞日:即月圆日,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均在阳历五月的月圆日。
2、佛教...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4976446.html
-
密宗常识浅说 【莲华生】 唐朝如藏的天竺僧人,西藏佛教初兴时的一位大阿阇黎,宁玛派的开创者。莲华生在东印度提婆波罗王时,生于乌苌国。于大众部出家受具戒。遍参知识,广学显密教典。西元750年到尼泊尔。次年离尼泊尔来到西藏地区。752年,他和藏王赤松德赞见面,与菩提萨埵等共议建寺事。754年,桑耶寺建成。次年,他和菩提萨埵二人欲回印度,藏王挽留未成,即遣使送他返印(一说藏王逝世后始返印)。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4459235.html
-
佛教小常识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这就是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都可总称为寺的由来。
院,本是寺内的一部分,寺内的别舍。后来佛教僧人也单独用院作为居住处所的名称,但院的规模一般比寺略小。
庵是专指佛教出家的女众(...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337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