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2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学上的唯识义—济群法师开示

         一、前言   二、什么叫唯识   三、从经教上证明唯识   四、从理论上建立唯识   五、从实践上体验唯识   六、从譬喻上显示唯识   七、从譬喻上显示唯识   八...  经中多称唯心,论中多称唯识。识之与心同是一体,只是从作用的不同,约通因果与唯在因的区别,建立了识与心的异名。   三、从经教上证明唯识   唯识理论的建立是依据大小乘经典。从佛陀设教的动机...

    济群法师

    唯识|济群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101252248.html
  • 唯识学上的唯识义

    目录:  一、前言  二、什么叫唯识  三、从经教上证明唯识  四、从理论上建立唯识  五、从实践上体验唯识  六、从譬喻上显示唯识  七、从譬喻上显示唯识  八、从释难以成立唯识  九、结束语  ...心意识名之差别。  经中多称唯心,论中多称唯识。识之与心同是一体,只是从作用的不同,约通因果与唯在因的区别,建立了识与心的异名。  三、从经教上证明唯识  唯识理论的建立是依据大小乘经典。从佛陀设教的...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82139903.html
  • 《大乘百法明门论》简介

    心法、心所法及色法差别假立的。再次说无为法需要藉着前四种法断染成净而显示。由此可见五类的区分,虽有些像《俱舍论》等之说,而其实是世亲藉以建立唯识理论的基础,一举心识就百法齐彰、系统秩然。  其次,此论是...散见于《瑜伽》、《显扬》、《集论》和《五蕴论》等中,但采集百法区分为五大类而加以有系统的说明无疑是从《百法明门论》开始的。此论主要是剖析一切法和无我理。在一切法摄为五大类的次序上,还贯彻了唯识的精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4665083.html
  • 从无著《集论》谈诸法事理不二

    是果?《瑜伽师地论》说:“因义是缘起义,果义是缘生义。”佛法中常常讲缘起、缘生这些名词,实质上就是讲的因与果。欧阳竟无大师常说:“约缘起理建立唯识,约缘生理建立法相。”既然缘起义是因义,缘生义是果义,那么,依缘起理建立唯识,也可以说是唯识重在讲因;依缘生理建立法相,则法相重在讲果。但是因必招果,果必有因,而法相与唯识就是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也就是因果规律,整个人生宇宙都是因果规律的纵横...

    唐仲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5547110.html
  • 关于《唯识三十论》的介绍

    首先是破我法二执,其次是成立诸法唯识,第三是解答外人疑难。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缘起的世界是怎样建立的,从而树立唯识正见,转迷成悟,转识成智。凡夫的思维处于错误惯性中,而这种惯性...,适合法门也不同,应该寻找适合自己修学的佛法正见,作为破迷开悟的武器。   学习唯识相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树立唯识正见。民国以来,唯识宗几乎演变为纯哲学的理论。法相唯识有众多名相,但建立名相是...

    济群法师

    |唯识|唯识三十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08275232596.html
  • 佛法大系

    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阿赖耶识为建立唯识之根本,非明此识则不能究竟明了唯识;故欲究竟明唯识者,唯已空法执之菩萨为能耳。然而凡愚虽不能知,亦可凭依经论与各人之知识经验,集起唯识观念,以修习...唯识宗者,凡为思量分别想像所能及之一切诸法,皆为法相;而此法相依分别起,离分别外实无一法可得,亦无一相可见,故曰唯识。然能了此天地人物以至佛身净土种种诸法,皆唯识所现,非得根本智后所起之后得智,不能如实了...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5439566.html
  • 《成唯识论直解》观感漫谈

    而其余的世俗谛和胜义谛都是亦真亦俗的。回到识是否之前有的问题上,说识实有,只是在第一胜义谛的层次上;而说识[非真实有],是在第四胜义谛的层次上(即最高真理中)。说识实有,可以据此建立唯识学的体系;说识...以下简称《直解》),在文字的梳理、义理的诠释以及古今学术的会通方面,都做了可贵的尝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书已于二OO二年五月由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  一、  佛教的唯识学,体系博大...

    陈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241887.html
  • 重温心史黯回肠--游侠先生追忆

    《瑜伽师地论叙》上,就唯识法相相对互观,举出对治、造释等十义,分析其为两种学。一者对治外道小乘执心外有境建立唯识义,对治大乘恶取空偏向建立法相义;二者由说缘起建立唯识,由说缘生建立法相;三者约观行实践建立唯识,约教相境事建立法相;四者约能变义建立唯识,约所变义建立法相;五者有为无为一切法约归一识,约义是唯识义,以一识心开为万法,开义是法相义;六者谛察一识才生四识互发,而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

    许树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347287.html
  • 参加荷兰来登大学“中国佛教之瑜伽行?唯识学研讨会”报告

    External World in the Early Fa-hsiang School”   【摘要】以《成唯识论》之“以他人心识为认识对象时,如何建立唯识无境?”论题的引文为主,讨论“法相...  参加荷兰来登大学“中国佛教之瑜伽行?唯识学研讨会”报告   释惠敏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教授   2000.6   荷兰来登(Leiden)大学International ...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751748.html
  • 简论佛学心物观

    ,使受、想、思等心理作用有所统率。尤其是大乘唯识学理,主张万法唯识,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心识所变现。识的功能作用有二,一是认识世界的功能,叫做见分。一是能变起影象的功能,叫做相分。唯识建立唯识理论,目的...殊胜的,它具有无限的能力,可以创造最完善的价值与境域。所以,佛学中的唯心或唯识只是具有最胜之意蕴,绝对没有本体实体之谓。   对宇宙间的精神与物质的变化规律,佛学是依缘起法来揭示它。小乘佛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1959716.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