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齐] 颜之推
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素归心,勿轻慢也。其间妙旨,具诸经论,不复于此少能赞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重劝诱耳。 原夫四尘、五阴,剖析形有。六舟、三驾,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慧,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明非尧、舜、周、孔、老、庄之所及也。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极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仁义五常符同。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
颜之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2745214.html
-
就是道教。儒道二教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其积极作用,但佛教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南朝的颜之推认为,佛教和儒教,本来就是一体化的,只是有深浅的不同,佛教的教义和儒教思想也是相通的,“内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仁义五常符同。”(《归心篇》)仁体现的,就是五戒不杀生的意义,义体现的,是不偷盗的意义,礼体现的,是不邪淫的意义,智体现的,是不饮酒的意义,信体现的,是不妄语的意义。韩愈是...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1360899.html
-
的配对应该是北齐的颜之推[54]。他在《颜氏家训·归心篇》中说: 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极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五常符同。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55] 颜之推将五戒与五常配对无非是为了调和儒家与佛教,这是接受了《提谓经》的影响,并非参考了沈约的说法。[56]因为,昙靖撰《提谓经》是受昙曜的指导,而昙曜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552574.html
-
]但是,很明显,沈约并没有看到《提谓经》,只是意识到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仁义是不矛盾的。
最早接受五戒与五常的配对应该是北齐的颜之推[54]。他在《颜氏家训?归心篇》中说:
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极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五常符同。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55]
颜之推将五戒与五常配对无非是为了...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260032.html
-
逐渐形成了以儒、释、佛的传统。如北齐的魏收以儒家的‘五常’来解释佛教的‘五戒’。他说: 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 (《魏书?释老志》) 治儒学的颜之推则更为明确地说: 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颜氏家训?归心篇》) 将‘五常’与‘...
胡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3159478.html
-
中华传统文化中均已有之。又正如同说,孔子的“仁之至也,亦佛经说菩萨之行”(宗炳《明佛论》,同上第235页);儒家五常即佛教五戒(颜之推《归心篇》,同上第424页)等等,都是竭力将传统文化牵合于佛教理论...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庄子·天下篇》谈到当时的道家,也有“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庄周”三家之别。此外,法家有齐法家和三晋法家之分,名家有惠施合同异和公孙龙离坚白之争...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0351003.html
-
率皈礼能仁,盛谈因果。之推《家训》有《归心篇》,于罪福尤为笃信。故此书所述,皆释家报应之说。”书中的故事,多见于旧籍,引经史以证因果报应,可见佛教观念的深刻影响。对于道教的神仙信仰、鬼神崇拜、妖祥卜梦...小说九百,本自虞初。从容之求,实俟实储。”什么是“从容之求,实俟实储”?薛综解释道:“小说医巫厌祝之术,凡有九百四十三篇。言九百,举大数也。持此秘术,储以自随,待上所求问,皆常具也。”可见汉武帝时,...
王 平/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2564921.html
-
看,《弘明集》并未分篇,《广弘明集》却将全书分为十篇,每篇又分若干卷。《弘明集》皆选古近人文章,僧yòu@①所撰仅书前之序和卷尾《弘明论》,《广弘明集》则除了卷首有总序外,每篇前又有小序,对设为某篇的...,评述历代王公大臣崇扬或毁废佛教的事迹并加以褒贬,此外,还通过分篇序文及附于所选之文前后的叙述、评论、说明和注解,对道教进行非难,对佛教加以维护。《广弘明集》自唐代即有传本,宋以后更入于《大藏经》,...
巩本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3040752.html
-
。梁僧祐概括当时反佛的主要论点为“六疑”,第五疑“教在戎方,化非华俗”[3](《后序》)应当包括了僧徒的形迹问题。南北朝时北齐颜之推概括当时反佛言论为“五谤”[4](《归心篇》),其中没有涉及僧徒的...不违孝道提供内在的根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儒佛孝道观念的交融。此期儒佛孝道之争对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和孝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 要 题】佛教研究 【关 键 词】儒家/佛教/孝道伦理/论争/融合 ...
陈一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4642239.html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篇》,见《大正藏》第五十二卷,第107页;4.智yǐ 《仁王经疏》,见《大正藏》第三十三卷,第260页;5.湛然《止观辅行传弘诀》,见《大正藏》第四十六卷,第341...,有识之士提出了建立全球伦理(世界伦理、普世伦理)的构想。世界各大宗教和伦理传统中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就中华文化传统而言,中国佛教伦理的思想资源不可忽视。本文力图以普世伦理构想为背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146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