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解脱
/张慈田
解脱就是解放、放下、松绑、脱离、随它去,随著解脱而来的感觉是轻松、喜悦、自在、不主宰、如释重担。我们的社会文化习俗,在时代变迁中,经常存留著思想及行为的绊脚石,所以各时代都有清扫思想垃圾的解放运动;而个己在生长中,经常为炫惑的名利、权势、面子所束缚,也需要清理,放下负担。
解脱是自觉要脱离束缚,若是当下觉知有束缚、执著,而能即刻采取行动,横扫障碍,那么就可...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0052471.html
-
语言学上的转换,尽管本文作者不否认任何传统思想都有一个当代表达的问题。本文的立意,是在唯识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融合视域中,对唯识学的时间观、“过未无体、唯有现法”的当下观与唯识理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作一“当下”的理解。这一理解展开来,就是究问唯识理或唯识思想是否必然导致“唯现”的当下论,以及这种“唯现论”是否必然地、合理地内在于唯识思想中。当然,我希望,通过对二者关系的理解,最终会发现,在对唯识现法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1441599.html
-
晚”的空余恨。逝者不可追,来者犹未卜,最珍贵、最需要实时掌握的“当下”。生命都一直在前进, 人生并未售来回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把握当下的幸福。”
是啊! 无穷的过去,是以当下为归宿,无尽的未来,是以当下为开端。所以把握住当下,我们便拥有了生命。只有当下的快乐,是最需要体会的,只有当下的困难,是最需要解决的,只有当下的...
延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71481083.html
-
http://www.fjdh.cn/Item/83936.aspx
-
http://www.fjdh.cn/Item/92733.aspx
-
当下的法
/张慈田
当下的法就是应付当下的身心之苦,使用最直接、最恰当、最契机的法。它有对症下药、、一针见血的特质,我们若能虚心、诚心地接受自己发觉或他人点化的当下的法,则能即刻解除身心之苦,获得清凉自在。
要熄灭当下的贪嗔痴三毒,在平常就必需过正常的起居生活,戒除坏习惯,守护六根,饮食知量,受持五戒或八戒,长养诸善法,闻法论法等,而再辅以精进坐禅、行禅来拔除毒根。在每一个...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0152473.html
-
把握当下既放下
明一法师
今天接着堪任世界的话头,讲讲如何去放下。我们知道我们的将来是什么样子,我们不要等很长时间,更不要想很远的将来,我们的下一个当下就是我们的下一个将来。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对每一个当下专注,对每一个当下认真负责,我们就对下一个当下无忧了。
这也就是我们这几天常常说的:“一行三昧”在生活中的体现。如果对每一个当下是“一行三昧”的话,那么我们自然而然就放下了...
明一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25481621.html
-
乐在当下
明 巍
《宝积经》云:不分别过去,不执著未来,不戏论现在。我们知道生命就在当下一刻,并且我们有可能乐住当下,因此我们决心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训练我们自己深入到生活中去。 安住当下,乐住当下。即不被过去的种种事情感到遗憾、困惑,也不被未来的种种事情而感到焦虑或被目前的渴望、嫉妒与嗔恨所挟持,从而在正念中把握自我。我们决心修习正念是生活的艺术。通过接触我们自己及周围精彩、新鲜...
明 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0248304.html
-
活在当下
/张慈田
活在当下即活在无牵无挂的此时此地,这是解脱烦恼的最佳态度与状况。自我时时提正念,清醒地注意当下的身心活动,而时时排除挂碍、盖障,即能保持活在当下。
轻微的烦恼,若不留意...黏著、止住时,若有所觉知,而不使它进一步的增长、扩大,终将离欲,就像一火堆,若不再添加燃料,它终将烧尽。活在当下就是不添加批判、进一步的想的燃料,使烦恼火很快烧尽,或无从引燃烦恼火。
对于活在...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5852466.html
-
把握当下的因缘 文/见针法师 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心念有生住异灭,一切因缘所生法,皆不离生灭之无常。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一连串缘起所成的结果,当中并无任何的个体能单独存在,也无法恒久不变。既然如此,唯有把握每一当下的因缘,才能去创造每一个缘起,以广结善缘、广积福慧资粮。 菩萨在利益他人的同时亦是自利,往往于一场法会中,所成就的即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因为,法会的圆满须赖众缘...
见针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946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