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在线1月3日消息 戒幢佛学教育网报道,农历十二月初一(12月31日),也是2005年的最后一天。在这吉祥的日子里,又迎来西园戒幢律寺两月一度的八...
佛教在线
|辞旧|旧迎|迎新|新之|之际|际苏|苏州|州西|西园|园戒|戒幢|幢律|律寺|寺为|为信|信众|众正|正授|授八|八关|关斋|斋戒|戒|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1/1140172445.html
-
,募化巨金,重建寺院,改寺名为开化律寺。传南山律宗,开坛放戒,僧众云集,多时达800余众。咸丰三年至咸丰八年间(1853~1858年),太平军多次攻克滁州,其间开化律寺、九莲峰庵等被毁。此后,滁州佛教凋蔽益甚,龙兴寺、光孝禅寺、野渡庵、弥勒寺、独山寺、药师庵、龙泉寺、广武卫祠山庙等均废圮不兴。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民心惶惶,大多数寺庙门庭冷落,日渐颓废。此间,唯开化律寺再次中兴,住持僧达修,托钵...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04956253.html
-
百丈怀海制定“清规”使禅宗的体制更为汉化,对禅宗自身的发展发生过巨大的推进作用。
以往禅宗僧侣多半住在律寺。随着禅宗的蓬勃发展,僧俗参学日渐增多,在律寺中居住对于说法和主持的不便,慢慢凸现出来。从道一起,禅僧们便开始另辟丛林,但当初尚未有丛林制度。有鉴于此,百丈怀海决定予以改革,制定“清规”。他折中大、小乘戒律,以便于禅僧修习为宜,倡议另立...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14878004.html
-
时间近3分多钟。有人已用摄像机全程摄下了这一奇异过程。明波长老荼毗后,骨灰将分成两份,一份送往宝华山隆昌律寺供奉,另一份留在宁国寺供奉。...
佚名
|荼毗|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7/09571826016.html
-
(提纲)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温金玉
中国佛教发展至唐五代时,一个影响其走势的战略转换便是丛林生活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丛林清规,脱胎于佛教的戒律,最早是由慧能门下怀让的再传弟子百丈怀海所立。其时,禅僧从修持理念至行为方式均有别于其它宗派,然其生活却依附于律寺,这样不合规度之事就会经常发生,修持行为与环境所在已形成尖锐矛盾。如何协调禅僧与律寺的不相适应性就成为佛教僧团...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4641483.html
-
主任。2003年任宝应县佛教协会会长。宝应县政协第十一、十二届委员。应邀于2000、2001年先后赴宝华山隆昌律寺、台湾灵泉禅寺、甘肃甘谷永明寺传戒弘法。
...
佚名
|佛教慈善|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4/21153271133.html
-
大乘寺与爱同寺都创于南朝萧粱大同年间,二者都属于律宗的寺院。众所周知,律宗形成于唐高祖太宗时期。上述引文中的“神龙”为唐中宗年号,据此判断,上述二寺转为律寺的年代当不晚于唐武则天朝,也就是说福建最迟在...(《宋高僧传,待驾传,怀一》)这些记载与上述《三山志》的记载基本吻合。说明怀道、怀一的确都驻锡大乘寺、爱同寺。又据记载,瓯宁县“大中寺,在义和坊,旧名‘律寺’,唐贞观(627-649年)中建,大中...
王荣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0364675.html
-
怀海并运用禅学于劳动实践中,实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规制,他本人就是“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他还在《禅门规式》里规定实行“普请”(集众作务)法,上下协力劳动。 禅宗僧众以前多半住在律寺,后来参学的人日见其多,感到在律寺中对于说法和住持多有不便,道一才开辟荒山另建丛林,然而还没有规章制度;怀海乃折衷大小乘的戒律,制定禅院清规。禅院的最大特点是不立佛殿,只设法堂,表示佛祖亲自嘱咐,以现前的人法...
【佚名】
|纪念日|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3/0855578258.html
-
从禅宗与律寺的关系着手,来看禅宗的发展过程,最起码有着这样两个阶段:一是禅律共住阶段,其次是别创禅居阶段。
首先是禅律共住阶段。据《景德传灯录》卷六载:“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已来,多居律寺。虽则别院,然于说法住持未合轨度故。”【《景德传灯录》卷六,《大正藏》卷五一,250c。】 说到从达摩祖师在少室山传禅开始,一直到六祖惠能禅师,近两百年时间里,禅僧大多住在律寺之中,别院而居。这在赞宁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50353442.html
-
,达摩祖师渡海东来,传佛心印法门。此即禅宗初兴之时,此时,仅以道相授受,禅僧多居岩穴或寄附律寺。逮至唐朝中期,禅法传到六祖慧能大师,此一法门大弘其道,盛极一时,求参者日众,因僧众日多居住不便及禅宗特殊的教育方法,如:棒喝、怒骂等(“于说法主持,未合规度”),禅僧为了解决居岩穴与寄居律寺对“禅修”的诸多不便,始进行开创性的改革:“别立禅居”,“另创丛林”。使出家僧众依之既能和合共住,不为生活所障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33456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