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篇,用时3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是真修行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是真修行   念佛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至诚的,我们经常说,至心坚定;「至心...勿须喧动。』遂归丈室,端坐长往。当咸通十年三月,寿六十三,腊四十二。谥『悟本禅师』。塔曰『慧觉』。」   禅师说,出家人心,是真修行;什么是「」呢?「」就是万缘放下;以佛法来说...

    宽运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1491817.html
  • 功夫直透生活禅

    不要悲哀,应该知道继续专注用功,明天的太阳一样会出来;任何的琐碎事情应该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要遗漏,应该知道继续专注用功、,来日还有很多事情等待你去处理。   这也是师父提出生活禅的基础吧,...各种各样的奇特,各种各样的对治可以说是无所现,无所不用。   体会最大的莫过于,禅修中各种各样的境界,各种各样的奇特,各种各样的对治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兑现。也就是说,禅修中的境界会在生活中出现;禅修...

    明一法师

    禅宗|生活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3/21451236680.html
  • 法常禅师悟道因缘

    种法灭。一切善恶而生,万法本自如如。”   这段开示,言简而意赅,既揭示了禅宗之大本,同时也暗示了大梅禅师当初入道之所在,以及他一生受用之所在,转机之所在。   识心达本是修行的基础,落两边,是修行的关要。二边去,存彼此,则与道相背。请看法常禅师接引夹山、定山二位禅人之公案--   一日,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定山禅师道:“生死中无佛,即无生死。”夹山禅师道:“生死...

    佚名

    |禅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2/10353334985.html
  • 机锋峻烈·五逆闻雷

    真正的自由,它不受外界任何的束缚,把挡在前面的一切障碍通通抛弃,扫除情识,真正做到,了悟自性,证人无极。正基于这样的一种信念,为了破除人的任何执著与追求,临济甚至教人“莫受人惑,向里向外,...模式了。如禅宗史上把“临济喝”与“德山棒”并称,可见德山棒是出了名的,德山接人必以棒;(景德传灯录》卷十五有如下记载:   小参示众曰:“今夜答话,闻话者三十捧。”时有僧出礼拜,师便打。僧曰:“某甲...

    王志跃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74994910.html
  • 石头希迁与曹洞宗的禅法思想特点略论

    体用关系,显然进一步发挥了石头希迁的禅学思想特点,而其目的也与石头一样,是要人无心执著,自然解脱。洞山曾说:"才有是非,纷然失心",出家人应该"",直道...石头希迁与曹洞宗的禅法思想特点略论   洪修平   内容提要:从禅学思想上看,石头希迁进一步发展了六祖惠能直指人心、当下解脱的顿教禅法,更注意从、理与事的关系中去强调人的地位和人的当下解脱...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3258725.html
  • 中国早期的般若学

    一一则注释说:“以,则、被外境摇动,故得在于神静。以不了万物缘生性空,故失在于物虚。以空境有,非中道也。”这正可说明无宗从“因缘生”来解释“空”的错误。  五、即色、识含、幻化、缘会义...外境即成空幻不实的“无”,所以安澄的“中论疏记”也解释无义说:“经所谓色为空者,但内止其滞外色,外色存,余情之内,非无如何?岂谓廓然无形而为无色乎?”(大正六五,九四)  这样的“空”,显然...

    杨牧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5365247.html
  • 禅学的黄金时代(11):临济宗的祖师临济义玄

    的自由,,才能证入无极。所以他的破坏偶像并非反宗教,实际上却是最真实的宗教精神。  临济思想的重心在于“无位真人”。他不厌其烦的强调我们要信赖自己,但这个自己不是短暂的个体,和形相,而是生...”。  这四料简是接引不同阶段中人的四个方法。在第一阶段中的人,他常会以主观的偏见而枉曲了对事物的看法。如果要使他变得较为客观,而视人如的话,便必须先破除小我的主观因素。在第二阶段中的人,他的看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22940933.html
  • 僧肇之「有无同义」思想

    真空论」中云:  何则,无者,无心於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叙异计也、言心趋附於万物未达物虚故,万物未尝无。)此得在於神静、生在於物虚,(此出得失也,以,则被外境摇动,故得在於神静以不了...极高的评价,接著刘遗民曾致书僧肇,讨论文中某些问题,而僧肇都一一地给了回答,这就是後来收存在「肇论」一书中的「答刘遗民书」。除此之外,僧肇还撰写了「迁论」、「真空论」等有关佛学方面的重要论著,同时...

    余崇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55641192.html
  • 般若繁兴大用“空空”论觉性教育

    起分别。儒家谓“无必、无固、无我”,皆教人去执,佛家一切经论皆为除执;“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得在于神静,失在于物虚”(注5)。,则被外境所扰,而得心神安静,怡然之乐,皆而培养为物扰有... 利群品,率益人伦,可谓一切无不宾(注4)。大智度论首于“缘起”,重视四悉檀(世界悉檀、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中论颂偈极言大悲之重要性,偈云:“故我先赞大悲。”所谓般若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0356451.html
  • 洞山良价的生命论

    的生死还不仅是个理解问题,而且可能还是个实践问题。洞山语录记载良价的入灭经过:  乃命剃发、澡身、披衣,声钟辞众,俨然坐化。时大众号恸,移晷不止,师忽开目谓众云:“出家人,,是真修行,劳生惜死...设计了很多众生的世界,如“六道”、“三界”、“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等等,实际上都是指众生的精神境界。  良价主张“出家人心,为真修行”,倡“偏正回互”、“五位君臣”学说。这些学说本来是指...

    杨雪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74159566.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