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接引你,你也在念佛的心中,随佛往生西方。你要一心念佛,恳切念佛,不可再生疑心。疑心一生,你的心就和阿弥陀佛的心阻隔了。你若不生疑心,一心念佛。你的心就和阿弥陀佛的心感应道交,必定往生西方。因此,你应该一丝一毫不要起疑心。当知行人临终见佛现前接引的时间是有早有迟的,早的在一二日前,或数小时前,乃至数刻钟数分钟前,若是迟的,要在行人将断命根最后一刹那(神识当离体的时候),佛才应念现前(感应道交)。...
印光大师
|临终 助念|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929516018.html
-
已有之交换,但又没有放弃交换,只不过将以前之交易转变为感应:以己心感应他心,这便是布施(施舍)。施舍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奢侈的行为,一个人要施舍些许银两给乞丐是要经受世俗理智足够力度的拷问:他是真...进而发起慈悲心,舍己而度脱众生。佛典中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感人的布施故事,如佛陀在因地时舍身饲虎的壮举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布施就是牺牲。 布施既是牺牲,则施舍财富(包括己身)也就是拒绝“交换”,由此,...
吴忠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3541244.html
-
,在乐游于洞天福地的同时,并未忘记人间富贵。 佛家彻底否定了已有之交换,但又没有放弃交换,只不过将以前之交易转变为感应:以己心感应他心,这便是布施(施舍)。施舍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奢侈的行为,一...与他称为布,辍己惠人,称为施。可见布施之目的在于破除个人之悭贪心,进而发起慈悲心,舍己而度脱众生。佛典中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感人的布施故事,如佛陀在因地时舍身饲虎的壮举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布施就是牺牲。...
吴忠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2150921.html
-
后,我才明白,以菩提心感应到众生都是有灵性的,只是我们人类昧着良心,不感应它们的感情和生命,所以,才造成了太多的杀戮。
学佛后,我循序渐进,慢慢地丢弃了很多的饮食坏习惯,减少了肉食的摄入,身体的状况也...
在听风师兄和常享师兄的帮助下,我学习修行佛法已有三个月了。
在这三个月里,我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旁听生,转变为一名皈依的三宝弟子,虽然时日短暂,但是得到的好处和受佛菩萨的加恃和感应,却非常明显。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0325890999.html
-
经过二生、三生乃至百生、千生的转世才能受报。(二)报应的主体是“心”[1]:心只有通过对事物的感应才能体现出来,即随著各种因缘条件而显现的;人的报应之所以有先后,是因为心感应事物的速度有快慢。(三)...是众生的本性,如果众生有了欲情,也应该以达观的道理引导他们,岂能用轮回报应来迷惑他们呢?对此,慧远以人之身体是“情”感应四大而结成的,有情缘于无明,贪爱缘于有情,有情有爱,便生无穷无尽的迷惑和烦恼。...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860028.html
-
良知,以精察义理于此心感应酬酢之间,顾欲悬空讨论此等变常之事,执之以为制事之本,以求临事之无失,其亦远矣。[13]
意思是说:一般情况下,在古代社会,人们不告而娶、不葬而兴师是不孝不忠、不合乎道德...曰:“你只在感应之几上看;岂但禽、兽、草、木,虽天、地也与我同体的,鬼、神也与我同体的。”请问。先生曰:“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叫做心?”对...
刘桂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24681606.html
-
难穷福利之玄功。各有殊能,迥存异感。故大悲心感应云:若有志心诵持大悲咒一遍或七遍者,即能超灭百千亿劫生死之罪,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随愿往生诸净土中。若入流水或大海中而沐浴者,其水族众生占浴水者,...御制〈圣观自在大悲心总持〉并〈胜相顶尊总持〉后序发愿文》。要将那些失题或标注其它名目的作品判定为发愿文,也应仰仗对这三们作品的认识。
先读《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施经发愿文》。
施经发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51282979.html
-
报应的主体是“心”(神识)。心只有通过对事物的感应才能体现出来,即随着各种因缘条件而显现的。人的报应之所以有先后,是因为心感应事物的速度有快慢。 三)报应虽然有先后差别,但报应的轻重是与人所作善恶...治心修净,行乞以自给。……其为沙门者,初修十戒,曰沙弥,而终于二百五十,则具足成大僧。妇人道者曰比丘尼,其诫至于五百,皆以[6]为本,随事增数,在于防心,摄身,正口。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0341365.html
-
贪著、难舍心,提起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以忆佛念佛之心感应佛来接引。此时阿弥陀佛即放白毫光加持,当即可免除四大分离的痛苦,于一念之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时正是生死关头,一切神明、仙圣、天主都帮不上忙,...是仰仗阿弥陀佛强大愿力所致,佛力不可思议。况且我们真的做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一声纯净的佛号可消八十亿大劫的生死重罪。净心的佛号则能与佛感应道交。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实乃“万德之本,全德立名,以名召德,...
犟牛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0142125.html
-
,早日痊癒。 不可思议,也许是我一念纯真无相的赤子心感应了观世音菩萨,几天后这位小妹妹的病情果真逐渐好转,当时我内心对佛菩萨的慈悲加持,兴起万分的感恩。 虽在困顿生活中,养成了节俭刻苦的性情,但...摩诃萨感应道交,慈悲加持恭塑者善根增长,福慧增长。所以在恭塑过程中,未曾向詹居士提出任何意见,惟愿他以专心投入的念力与地藏菩萨的精神相应,让八识田里慈悲与智慧的种子生起现行,臻至「是心做佛」的圆满胜境。 ...
地皎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305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