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篇,用时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哀莫大于心死”是什么表现

    如死水,生活中再没有任何事任何人能激起振作的勇气了,通常人们会用“哀莫大于心死”来形容这种境遇。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庄子·田子方》中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亦次之。” 从心理上说,就是人们在经历心理创伤后,出现的抑郁情绪。就像生活中,有人因为恋爱多次受挫,变得忧郁;有人失业在家,从此一蹶不振;有人丧失亲人,陷在悲伤之中无法自拔;有人考学失利,自暴自弃...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13064286782.html
  • 问:何谓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rdquo;指真空,法性。阿弥陀佛圆证诸法实相,方可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其中性相不二,通达无碍,真空妙有浑然一体,我是体会至此,才偷尽,老实念佛。谁说教理不重要,不懂,您老实不了! ...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75377813.html
  • 印心宗心中心法初祖大愚阿阇黎略传

    师于力尽爬不动时,立誓除方休,以身滚动前进,经此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斗,偷尽,泯然深入大定,感普贤菩萨现身,为之灌顶,授以心中心密法。并谓《大藏经》中原有此法,甚为善巧,可检而参学。师检之果然,乃按...后拜经,大病几,继遇盗又几,虽屡遭厄难,曾不稍懈。嗣感人生苦短,佛法难遇,乃发奋修“般舟三昧”(译为“佛立三昧”,修法以七日或九日为一期,日夜经行,不可坐卧,能于空中感十方诸佛在其前立。)三、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80859038.html
  • 如来制戒有因有缘——圣一法师开示

      第二偷盗戒——我们偷生,故入生死,到这世界来处处偷,眼偷色而看,不应看的,亦偷偷去看,耳偷听,不应听的,亦偷偷听。   鼻偷香,口偷味而尝,身偷触。有偷,则不能出三界的生死,三界分欲界、色界、无界色,不偷欲,出欲界,不偷色,出色界,不偷无色,出离无色界,所以偷尽,就能出离三界。我们到这个世界,六根不要偷六尘,六尘不染六根,六根清净得解脱,故有偷盗戒。   第三淫戒——淫属染污,迷失...

    圣一法师

    |戒律|因果|因缘|佛性|自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8/12251994187.html
  • 积德延嗣

    见周,并哀呼,一求速,一求救。周恻然心动,并出资赎之。一无生理,急刺其。一携归。因无子,纳为妾。竟生一男,右臂有红丝,自腋下绕肩胛,宛然断臂女也。后传三世乃绝。皆言周本无子,此三世乃一善所延云。...看到后,既惊惧又痛惜,顿生怜悯恻隐之,当即出资赎下了这两名妇女。   那名被砍掉胳膊的妇女流血满地,看来已经没有救活的希望了,周氏便请人刺其心脏令她速。另一名妇女则带回家中。适值周氏年长无子,便收...

    清·纪昀著 演莲法师译

    |纪晓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7/20063657.html
  • 降伏其心话安祥

    降伏其心话安祥  妙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安祥人生的源头活水是经过艰苦的精力系注和心力倾注,穷理竭思所启悟的真心,也即如如之。  它以无住、无相、无念为体,以方便般若为慧。此没有名利妄慢的葛藤,也没有贪嗔痴之三毒。犹如高洁的秋空没有一丝云翳;似幽涧清潭清透见底,直观无疑。是人生的主宰,则形枯,心迷则行惑。人生观、宇宙观亦以一心出,它以无形调配有形。千差万别缤纷五彩的...

    妙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30463478.html
  • 转念即菩提

    下去。  五是失恋。千万不要小看这种情感灾难对人的改变和影响,因为人是感情的动物,所以情伤对灵魂的触动,可能更深于其他。情伤往往导致人的(即绝望),进而对平日无暇思索的东西进行思索和反省,由此醒悟...

    南 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92854213.html
  • 先圣妙语

    身须向今生度。 学者不可此身空过。”  “世人往往怕死。 如生重病时。 惟想早。 即脱痛苦。 困极危难时。 惟思早。 脱此苦楚。 由此反观。 生死关头。 一拳打破矣。”  “有功效。 不可生欢喜。 喜则气浮。 即入贪恋。 存想坐时。 心悦为心华开。涵养为妙。”  “ 问如何不昏沉。 曰。精神提起。 问如何不妄想。 曰。 念念在息。 如法官在上。 群妖自散。 ”  “不苏。 乃是释家。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4158737.html
  •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无解作师戒

    鼻偷香,口偷味而尝,身偷触。有偷,则不能出三界的生死,三界分欲界、色界、无界色,不偷欲,出欲界,不偷色,出色界,不偷无色,出离无色界,所以偷尽,就能出离三界。我们到这个世界,六根不要偷六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共成十二部。更应学大乘戒,戒德清净,即见佛性,然后从性起修。 未见佛性前,只是以妄想修行,因妄果亦妄,妄是人天果报,从佛性修行,因实果亦实,因实就是菩萨...

    圣一法师讲述

    |菩萨戒|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13154191430.html
  • 弘一法师的诗词人生

    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之句。八国联军入侵时“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的悲慨。以及去日本后怀念祖国,热爱祖国的作品如(喝火令,哀国民之》:  故国鸣鹎鹆,垂杨有暮鸦。江山如画日西斜。新月  撩人,窥...懒窥人。冰蚕丝尽心先,故国天寒梦不春。  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忆前尘”而日”风雨”,颇有悲切飘摇之感,接下二联用典,以古诗化入。最后两句乃全诗警策,把家国悲慨表现得淋漓尽致。日本著名...

    涂敏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83264885.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