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fjdh.cn/Item/97258.aspx
-
问:为什么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徐恒志答:菩提心即是成佛之心。我们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目的是为了成就无上菩提。如一切行持不以菩提为归,虽修善法,得福的时候很容易造业受报,这不正是为魔作事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修行人时时不忘菩提心十分重要!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92011386.html
-
认识自己的罪业,竭诚祈祷三宝加持,忏悔自己的罪业,每天记住不再犯,并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犯戒律,不以恶小而为之!三、发无上菩提心《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巳, 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 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中云:“世间最大的三种功德是发菩提心,宣说大乘佛法,观想空性。”菩提心生起, 能消除过去的无数恶业, 能迅速积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74354110.html
-
觉菩提心做念佛人 释照人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且这样,何况是没发起菩提心的人了,所以,欲学如来乘,必须先具发菩提愿,不可缓也。 诸佛如来过去初发菩提心时,都先发起愿、行菩提心,然后再遵循修学的先后次第,把心安住在所受持的菩萨学处上,发菩提心就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欲求无上正等菩提。菩提心是佛子因,发心是大乘最基础,最重要的修习项目,甚至用发心来贯通整个大乘道。 ...
释照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549508.html
-
浅谈发菩提心 作者:演新 对于修行者来说,只有打好戒律的基础,佛法的深广功德才能如实生起,只有发无上的菩提心,得到圆满的福慧资粮,才可得到真正解脱,出离心是三乘佛法的共同基础,而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核心。 《华严经》云:菩提心者,如一切佛法种子。故作为一个修行者来说,应时常观察自己有没有发菩提心,如果没有,那我们不能算是修菩萨行的人,所以《华严经》又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何况...
演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0966121.html
-
能将“发心”发得到位、发得准确、发得有水平?事实上是很少的。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发心似乎已经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在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中,几乎都有关于发菩提心的教诫。《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经文被省庵大师引用于《劝发菩提心文》,在汉传佛教界广为流传,发人深省。离开菩提心,在修行上的所有努力,都将成为生死之因。《大般若经》云:“云何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乘于大乘?满慈...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4475170.html
-
我们通过发心来学习佛菩萨的品质、培养觉悟的心。
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几乎都有关于发心的教诫。《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经文被省庵大师引用到《劝发菩提心文》中,在汉传佛教界...
发心是一辈子的承诺
常到寺院听经,总会听到法师阐述 “发心”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佛弟子,“发心”的誓言是要我们一辈子奉行的生活准则。若“发心”所许下的承诺都无法兑现,这个“发心”就...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51888615.html
-
,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发心之要,学佛之人不可不慎。何以读诵地藏经,得无量功德利益?以诵此经者、闻此经者,能发菩提心故,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因果不虚。
学者所持名号,弘一大师在其编述《地藏...遍布于过去、现在、未来六道无量众生。《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所提及地藏本事、修习方法皆为佛菩萨令六道众生发菩提心、种成佛因所设之善巧方便,或诵经、或称名、或忏悔、或发愿、或塑画形象、或瞻礼赞叹、或布施...
果念
|地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1419491099.html
-
发得准确、发得有水平?事实上是很少的。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发心似乎已经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在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中,几乎都有关于发菩提心的教诫。《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而是作为菩提心生起的基础。因为大乘佛教是立足于菩提心,成佛就是菩提心的圆满成就,所以性空见也是为菩提心服务的。从菩提心的发起到成就,必须要通过性空见的指导。如果没有性空见,即使凡夫心尚且难以摆脱,更...
济群法师
|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18112333262.html
-
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千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可见发心之急切,不可缓也。 世出世间一切事业,无不由信愿而得成就。世间...少善根福德的众生,不能往生净土。菩提心即是善根;但发凡夫心,是少善根;信愿持名乃多善根。所以,净信念佛法门稀有难得。于此难信之法能生实信,是多生多劫的善根成熟,是般若智慧的显现,故而,净宗经典极口赞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286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