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fjdh.cn/Item/32249.aspx
-
http://www.fjdh.cn/Item/96951.aspx
-
;是辩证统一的,空不是什么也没有,真空妙有,万事万物都起源于空,又回归于空。念佛即是‘有’,日夜思念,什么都忘了,即是‘空’。‘空&...问:
我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和阿弥陀佛相好光明,日夜思念,非常羡慕,是不是也叫做过分著相?
李炳南答:
全相即性,全事即理。‘性’与‘理’即
李炳南
著相
http://www.fjdh.cn/fjask/2007/11/09084518777.html
-
问:
专修念佛,用不用再为祖先超度?
慧净法师答:
念佛即是超度祖先,不用特别超度,我们念佛自然就超度祖先。若是今年过世的,我们也还是念佛回向给他,到了七月,不特别超度也没有关系。每年七月做超度,是一般人的做法,因为他们平常没学佛没念佛,所以就利用一年的七月,参加寺院的超度法会。
我们是念佛的人,每天都在念佛,等于说时时都在做超度,不一定在每年七月才做超度。我们念佛,阿弥陀佛的功德
慧净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17544485140.html
-
道信为信徒们开辟的最方便的成佛法门就是--确立了心的本体地位。他告诉信徒们:"诸佛心第一"、"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对于众生来说,无论是妄念,还是禅观...相违。所以,心、佛、诸法实相是一,所以于"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离心无别有佛",求佛只能在自己心中去求;而在自己心中所求的,无非是心。这样,心即是初始的出发点,又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5355808.html
-
圆收顿渐”的高度,是憨山德清净土思想和禅净双修思想的关键所在。佛门三根,即贪、嗔、痴,因它们能够生长众生的恶业,故名三根。净土法门念佛修行,有利于人们断切三根恶念。“圆收顿渐”是净土法门自身所具有魅力...非常自然、贴切、圆滑,无隔阂、无抵触、无障碍。从这里可以看出,禅净双修是更高层次的修行方式,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真正体悟到修定坐禅、念佛人净的乐趣。莲宗八祖袜宏在《净土疑辩》中也说:“念佛一路,即是...
伍常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51658843.html
-
菩萨戒的要领,惜早已失传;后者原书也佚,但主要内容幸被保存于其四传弟子净觉所撰《楞伽师资记》(敦煌遗书S.2054和P.3436)中3,主要讲述“诸佛心第一”、“一行三昧”、“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而无须诵读佛经,不与人往来,以求清净之心不被污染。同时讲求农禅并重。
专心坐禅当然不是无所思虑,而是要“守一”、“看心”、“念佛”,心即是佛,佛即在心,心佛一体,这样自身本来清净的佛性就不会...
杨富学 王书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5639132.html
-
摄心入静、入定等。初学者又每以“念佛禅”的名目来理解念佛法门,以为念佛即是修禅。实际上,净土宗的持名念佛法门并不注重禅定,持名念佛虽然有摄心入定的效果,但入静、入定并非此法门的胜妙所在。“念佛禅”与持名...下之禅与宗下之禅是有区别的。禅那,或云禅定、静虑,即在静定中观察、思虑,定中有观有慧,乃是依教修心。此一依教理解、摄心修定的禅修观,即是依教之禅,非是“教外别传”、直指顿证的宗门禅。本文所谈的念佛禅...
西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2442416.html
-
的关系了。 独有净土一宗,确是三根普被,摄机最广,但具信、愿、行(此即“净土三要”),决生九品莲!万修万人去,是能在当生成就最稳妥的法门!佛语祖训,决无虚妄!何况,观像、观想、实相三种念佛就是禅;四...持名念佛就是密,念佛即是禅、密摄修也。法门之妙有如此者,这也就是印光法师所说的“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因此,笔者认为,佛教十宗都是醍醐妙药、度生宝筏,都应赞叹,应各宗并弘。但为了易行稳妥,即生成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34556885.html
-
怎么办呢?”可请救兵。即以本身心力,联合佛力,二力结合,即可灭魔。
不过,请佛帮忙,要先扪心自问:是真心要与佛合作?还是一时兴起?若是真合作,就不能三心二意,必得一心一意,净业方能克成。
净土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吾人念佛就必得求一心。兹就修行持名念佛之要点,分述如下:
(甲)念法正谬
念佛的方法有正有谬,平素必须留意、警觉。一者“外念”,如平日数珠念佛即是。此种念法,声音或高或低均可,只是切忌“...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157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