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示过后的思索 正慈 今天(2007年12月20日)来至极乐寺讲开示,结束之前我问居士们有什么需要解答的问题没有,其中有一位老居士发问,身披曼衣,他问到作为一个已受过五戒的居士,对于杀戒不能守住...思索,因为我觉得,这一位老居士的提问,在部分居士家庭中,是存在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一件看似普通不过,其实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存在着,不是? 12月20日山里人写于慈湖之滨
...
正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15263615.html
-
唯有两朵枯萎并已变色的花苞垂挂在枝头,我又不禁为之感叹,何其短暂!何其无常!小兰花是如此,生命岂非又不是如此呢?
小兰花它来得无所从来,去得亦无所从去,但它给我带来生命的信息,它使我思索人生的意义。世界的众生浩如烟海何其多,我也只是其中的一员,犹如小兰花只是色彩缤纷的花族中的一种。它很小,也不能给更多人们带来什么,但却留下一片思索的天地,引起我去追寻。人生岂不是如此呢?在寒暑迁移的几十年中,大...
圣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1445028.html
-
独身的思索
明 惕
独身痛苦吗?独身寂寞吗?独身影响健康吗? 自古以来男婚女嫁是人之常情,男欢女喜是上至帝王下至乞丐的追求。多少英雄难过美人关,多少美女为失恋、相思而香销玉殒。性爱和死亡成为人类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一些“保健”理论应运而生,为人类的纵欲找出了许多“理论根据”。但是,历代享尽人间艳福的帝王并未因三宫六院而延年益寿;而独身寡居的修行人清净自在,却寿者居多。唐代邺都...
明 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90153635.html
-
面对明月清风的思索 作者:李家振
世事无常,光阴荏苒,赵朴老的冥诞整一百零一年了。尽管他告诉大家“明月清风,不劳寻觅。”但是每年五月二十一日与十一月五日总有人用各种方式纪念他。这充分印证“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真谛。人生一世不论有多大的名,据多高的位,存多少的钱都只是过眼云烟,但是种下的因,结过的缘,成就的果是不会灭的。这与“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因生果果生因,...
李家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62766547.html
-
“苦”的思索 廖乐根
绪 言
佛陀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可谓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往往让学佛者望而生畏,不知从何下手。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千经万论,说来说去,无非是要我们...我们思索苦谛时,不可能离开苦之因(集谛)、苦之灭(灭谛)以及灭苦之道(道谛)。 1。为何佛陀先说苦谛? 四谛之中,为什么佛陀最初说的是苦谛呢?这其中自有密意所在。可以说,这充分体现了佛陀的慈悲与...
廖乐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850623.html
-
人生多苦的思索 文/ 廖乐根 绪 言 佛陀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典籍,可谓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往往让学佛者望而生畏,不知从何下手。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千经万论,说来说去,无非是要...为中心而展开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当我们思索苦谛时,不可能离开苦之因(集谛)、苦之灭(灭谛)以及灭苦之道(道谛)。 1.为何佛陀先说苦谛? 四谛之中,为什么佛陀最初说的是苦谛呢?这其中...
廖乐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4473708.html
-
有时候我想,假如我们将活着的每一天都当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会是个极好的习惯。这种态度会强烈地凸现生命的价值。我们每一天都会活得平和而寓有活力,感觉也会异常敏锐——当光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海伦·凯勒
|人生|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2/1955432246.html
-
【索达吉堪布】
在这们这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有很多杰出的专业人才并不受人云亦云的某些观点所左右,他们往往凡事都要经过自己的理智思索才会做出判断,就像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当中,不为以往的权威...去探寻他的奥秘。冷冰冰的机器没有情感,而人却有着根本无法用电路图表示出来的“心”。有时候一边设计着电器的图纸,我心里也就一边在思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设计人的灵魂呢?我们创造发明了那么多东西,为什么却对...
索达吉堪布 编著
|学佛|入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8/0820055154.html
-
倾听“另一种声音”之后──“诠释”观点的思索 蔡清隆 实践大学社会工作学系 【摘要】本文简述作为缅甸主要社会思想的佛教,并就思想史之理解,“管窥”史拜罗对本书的研究。本书蕴涵了许多研究缅甸社会...就一个“外道”的观点,简述作为缅甸主要社会思想的佛教,并就思想史之理解,“管窥”(注3)史拜罗对本书的研究,拟以初步的思索与想像,提供阅读的参考。 二、佛教、社会、思想 人类思考外在世界的方式,常...
蔡清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50770268.html
-
赵朴初答:悉达多王子在幼年的时候,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给他看到,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饥渴困乏、在烈日下耕田的农人,绳索鞭打、口喘汗流拖着犁头耕地的牛,蛇虫鸟兽弱肉强食的情景,衰丑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的病人,亲朋哭泣送葬中的死人,这些都促使他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解脱世界的苦痛。他读过的吠陀书(Veda,婆罗门经典)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学到的知识和他未来的王位、权力也都...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11321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