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许哲 百岁老人皈依佛

    。决不说别人的过失。 看到社会上有恶人恶事,就像平常在马路上看到一些陌生人一样,完全不落印象。看到好事善人,我会记住,向他学习。 服务 我常讲我是一百零一岁的年轻人,我不带眼镜,眼不花,耳...

    佚名

    |众生|华人佛教|佛教|百岁老人|许哲|天主教|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5/13213178674.html
  • 佛学对“忍”的看法和如何行“忍”

    :佛教劝人学菩萨修忍辱度,一定要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对待善人善事,应该生慈悲心,修忍辱行,对于恶人恶事,应该现威神力降伏魔冤。所以佛教有二句话:‘见佛则拜,见魔即降。’佛陀是慈威并济,折摄兼施。...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2891851.html
  • 读《央觉魔罗经》谈人性的善与恶

     暂且不去评论这种戏剧式的传经讲法是否得当,然而这样的安排却充满了人间温暖色彩。笔者近期也遭遇恶人恶事,读到这里尤有感触。我们总是满怀忧虑,因为这个世界充斥着战争、灾害、恐怖、暴力、竞争,尤其在面对...恶事以后,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没有过多怨恨对方,也没有像一些人建议的那样去蓄意报复,只想尽快解决问题,因为愤怒和怨恨无济于事,只能破坏自己的情绪。笔者情愿相信对方有着自己的苦衷,情非得已而出下策,尽量用...

    刘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5183224.html
  • 修学杂谈(一)

    惊惶失措,追悔莫及。真正的学佛,一切以生死为前提,在生活中要修行六波萝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无论出家在家,若能修与行六波萝蜜,才是真正的修学佛法。  下地狱的未必是大恶人,一件事就足以...如此,不明因果,岂不可怕?  如何理解因果? 有人不信因果, 而有人在学佛之后又将一切遭遇都归之于因果,从而逆来顺受,一切不管。这两种态度都有偏差, 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遇事要用智慧去指导。 遇到恶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4058290.html
  •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文白对照〕

    行化,故不会喜好贪著乞食、游行等世间事; “深了大乘法的诸殊胜功德,所以不贪小乘法; “不追随恶人恶事,而亲近善知识; “成就四种清净梵行,即慈悲喜舍,而能修发五种神通,即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殴打、捆绑的恶事,无论遇到什么伤害,都只是返身自责,不会怪罪怨恨他人。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以往的宿业造成的果报;菩萨安然隐固地依于信仰之力,如果真有自己不能理解的甚深佛法,也能够以自己的清净之心,平静...

    秦失译 菩提流支辑 立人等译白

    |菩萨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1146052270.html
  • 佛教中有关环境伦理学观念的阐述

    成为和他们没有任何相干的事, 因此恶人恶事多如空中尘土之数。 在全世界范围内, 人们的人道思想上产生了空前的浩劫, 导致了众多有知之士感到痛心疾首的现实。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制造了无数有害...心灵, 以此种种也是佛教的根本,也可定义为佛教。 如在《经藏》所述: 不作任何恶事, 作尽世间善事, 绝灭自我私心, 此谓佛教自性。 这种思想同样出现在《 菩萨赞》中也有所阐述; 佛教本性为如何,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549845.html
  • 从性空学检讨佛法对世间价值的建立

    上缘,藉此因缘修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见好人好事,可作为滋益菩提心的资粮。见恶人恶事,可以知众生之罪苦,而益知修习佛法之利益。如此,生活不止为追求人天福乐,也是上求菩萨道的助缘。   至于第二项,从...

    简宗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851886.html
  • 佛法的终极?——立足于“负向价值”的佛教信仰发生

    伊斯兰教号召以“真理与正义威慑邪恶、感化人心”。对于恶人恶事,所有的穆斯林大众都应该发挥正义感,群起而攻之,使之不再泛滥,危害社会。作为真主的信徒,穆斯林必须主持正义,反对强暴,不滥杀无故,在伊斯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005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