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蓝图。今日的只看结果,却不问前因,失足者往往犯这样的问题。故有?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之说。凡夫之人,总是后悔不已,菩萨则是反之。这就是迷与悟之间的一念之差。结果则是?差之六毫厘,谬之千里?。 《...对于人类,对自然世界的和睦共处的依据所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信息网络时代,随着科技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与人与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日益突出,同时信息网络的快速运用,这种共生依赖性的出现...
正慈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73055829.html
-
由生命体验来提升。禅与悟是不可分的,悟必须通过禅来获得,禅没有悟也就不成其为禅。没有禅就没有悟,没有悟也就没有禅。从这个意义上说,禅与悟之间不存在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或者若从禅包含了悟的意义上说,禅就是...。所以,止观又称定慧、寂照。天台宗因特别注意止观双运的修持,故又名止观宗。
禅悟,是禅宗用语。从词义来说,禅的本意是静虑、冥想,悟与迷对称,指觉醒、觉悟。悟是意义的转化,精神的转化,生命的转化,...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1341064.html
-
没有禅。从这个意义上说,禅与悟之间不存在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或者若从禅包含了悟的意义上说,禅就是禅悟。这是与印度佛教所讲的禅大相迳庭的。 一般地说,禅宗的禅修过程大约可分为四个阶段,最初是要“发心”,...来说,禅的本意是静虑、冥想,悟与迷对称,指觉醒、觉悟。悟是意义的转化,精神的转化,生命的转化,含有解脱的意义。禅是修持方式,悟则是修持结果,两者是有区别的。但是,中国禅宗学人却把禅由坐禅静思变为日常...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4548871.html
-
启示。所谓“言下即悟”、“一闻便悟”指觉悟之速,即“刹那”之间即语。由不悟到悟没有认识上层次之分,无须经由坐禅去获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上面所引慧能偈和神秀偈的区别,不仅表现为禅法上的不同,而且更为...悟即成佛,不悟即成劫,悟与不悟为一事之两面,成佛与否只在悟与不悟之间,自亦不必向外修行。慧能又说:“即烦恼是菩提。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坛经》第二:六节)这是从体用关系说明悟与不悟,烦恼与菩提...
孔 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45462224.html
-
‘拖死尸是谁?’‘念佛是谁?’,由此而引导学人顿见本来。若不了解其中的理趣,话头与悟之间的距离何其遥远,正如虚云老和尚说的:‘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没有几个呢?这个由于现代的人根器不及...“照顾话头”呀,看来看去,参来参去,与话头东西背驰,那里会悟此本然无为的大道呢?’ 因此,弄清楚看话禅的理趣,对于参话头的人来说,无疑是最要紧的事。一般参话头的人不了解这一层,以为只要死拼猛撞,...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32541006.html
-
看话禅是参一句话头,如:“拖死尸是谁?”“念佛是谁?”由此而引导学人顿见本来。若不了解其中的理趣,话头与悟之间的距离何其遥远,正如虚云老和尚说的: 为什么现代的人,看话头的多,而悟道的人没有几个呢?这个...上用心。“看念佛是谁”呀,“照顾话头”呀,看来看去,参来参去,与话头东西背驰,那里会悟此本然的无为大道呢[1]? 因此,弄清楚看话禅的理趣,对于参话头的人来说,无疑是最要紧的事。一般参话头的人不了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73362376.html
-
华严经》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诸佛菩萨与众生没有理性的不平等,只有迷与悟之间的事相不同,仅有先觉与后觉不同而已。佛和菩萨是先觉的众生,而众生只是未觉迷失在自性之心的凡夫众生。 这样为自心不安...缺失的是宗教信仰,最需要的是宗教上的信仰”。信仰,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人们而言,显得越来越需要。在中国尤其需要的是佛教的信仰。因为西方的,毕竟是西方人的信仰,在文化和思想观念方面,他们之间的差异很多。孔子...
正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4668183.html
-
无差别。菩提般若之智,无论愚人智人,人人皆有,只缘心迷,不能自悟。禅宗强调迷和悟,佛与众生差别只在迷、悟之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众生是因为自己的愚钝,而亲手埋葬了自身本具的真如法性,因而需要一位... 惠能[1]大师唤言:“善知识[2],菩提般若之智[3],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4]。善知识,愚人知[5]人,佛性本亦无差别,只缘迷悟。迷即为愚,悟即成智。 “善...
汪韶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15257992.html
-
大大淡化了佛教的出世主义色彩,增强与中国固有的儒家文化的积板人世传统的协调。
方式简易化: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以自悟、顿悟为修持方式,成佛与否,只在悟与不悟之间。...社会。与此相应,佛教贵族化的经院佛学,即只流行于宫廷或上层知识分子之间的义学宗派也趋于衰落,而以禅宗为代表的信徒平民化宗派则应运崛起,繁荣兴盛。在佛教平民化的进程中,南岳禅系[1]发挥了开拓性的作用。...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1960315.html
-
身外求。”而众生与佛的区别,只是在悟与未悟之间,“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30)“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35),...而有所悟,即投身于黄梅五祖门下。后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五祖印可,传授衣法。慧能得法后,当夜离开黄梅南下。他在民间隐居十多年,最后在曹溪...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166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