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3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后起

    一天。   五、后起   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以后,才可以谈悟后起,为什么了以后还要?经上说“理则顿悟,乘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无始以来的习气,不会因开悟而完全消失,要慢慢地去掉。前的叫前方便,后的叫正行。   后起是无为法,为了契入真实,用十八个字作为方便。这十八个字就是:心无心、我无我、致虚极、守静笃、契三无、证无余。   (一)心无心   就是以离念之...

    耕云先生

    |安祥禅|耕云|禅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2/1835396917.html
  • 徐恒志答:什么叫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

    问:什么叫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  徐恒志答:上求下化,求正觉之心,叫菩提心。 有两种菩提心:(1)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愿为体;(2)缘理菩提心,安住于实相理体,成就上求下化的行愿。至于发菩提心的“发”字,也有两种含义:一是发起,相当于缘事菩提心;二是开发,即心悟实相,明心见性,入见道位,后起,圆证无上菩提。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61511349.html
  • 问:“开悟”是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不离初步,自信一定可以到台北,只是时间迟速而己。所以,后起才能见真章。 ...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72577789.html
  • 问:怎样自行参佛?

    遇到有宿世因缘从而能够闻即入的经典,或者一定见地修证的师长方便开示。 真正的修心是有一定参悟以后的事情,所谓后起。但现阶段可以“加行法”,其实质是栽培法器,使人具备以上那些条件,其主要内容就是皈依、受戒、忏悔仪轨,随缘听闻正法,念诵经咒等等。...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20544182880.html
  • 禅者的心路历程

    正行()  当人自肯、开悟时,在生活上依然还保有过去的惯性,那就要去。不是盲修、妄作,根本还没见到道路,怎样走呢?所以修行不是而致悟,而是后起后起才是正,又叫正行。  后起...了自己是个迷失者,还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处所,还没有找到迷失了的真正自己,于是,他便去找,去……。  三、迷悟  有很多人修行,……到摩诃般若出头,却不知道这就是,因为没有师父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2254540.html
  • 说人长短是非——修行人之大忌

    就是我们佛家讲的开悟、觉悟。什么呢?知道自己过失了,这就是觉悟。了要修行,叫后起。什么起呢?把我的过失改正过来,就是修行。什么叫开悟?什么叫修行?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都在日常生活当中...

    净空法师讲

    |忍辱|口业|说僧过|两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20371119849.html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旨试释

    能所双忘。正像印光大师说:“事持佛名,久久可通理性。”大势至菩萨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谓“心”,即心得开悟,见本性佛,心既开悟,不得少为足,后起,于一切时,一切处,不稍放逸,保养自性,“一...根普被、简易直捷、至圆至顿的持名念佛妙法。普愿同,共同砥砺,横超三界 ,速证菩提。 ...

    徐恒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94753676.html
  • 两知室随笔

    治其末,即儒者曰自诚明,佛法曰后起也。善财童子已入大智文殊之门,仍复五十三参方获究竟圆通者,即属此类。   一般之人,未获根本大智,以衣食奔走,先事百工技术,以谋生计,日积月久,世智辩聪,...除,即入涅槃之门,依此起,乘愿度生,圆满福德,在儒者则曰自明诚,佛法曰先即是也。 ...

    慈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14369316.html
  • 《普明禅师牧牛图颂》释义

    然而“惑”虽断而乏保任之功,则习染依旧,十九自陷于“豁达空”,流于狂禅,岂不大可畏哉!是后起,必不可忽。   (二) 初调   我有芒绳蓦鼻穿 一回犇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 犹得山童尽力牵  ...牧牛作甚?”须知:“理虽顿悟,乘并销;事须渐除,因次第尽。”所谓“隐隐犹怀旧时嫌”,无始习气,何能顿尽?况曰:“十月怀胎,三年温养”,自牧之功岂可轻忽?虽然如斯,若是过量的大人,“知得是般事便休”,...

    耕云先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4473460.html
  • 浅谈学三论宗教理对于参念佛是谁的助益

    从根本上说,理与行皆重要,无分主次;但从次第来说,二者在不同阶段各应有所侧重,其阶段大体包括学习教理,积累智慧资粮,同时积累福德资粮;以理导行、以行证理;一门深入;后起。上述只是通常情形,个人因缘差异...,后起圆满之时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在此基础上以缘起性空之理进行考察,这八识皆因缘和合、本无自性,世人执著八识为实有于是轮回六道;学人参禅必须放下对八识的执著才能转识成智。  ...

    林海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466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