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有言:胆欲大而心欲小。胆大者,谓其有担当①也;心小者,谓其有裁酌②也。担当,故千万人吾往③;裁酌,故临事而惧,好谋而成④。此正论也。至于僧,则反是,吾谓心欲大而胆欲小。心大,故帡⑤包十...
明·莲池大师
|愿与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1341313699.html
-
请问信愿行三法是什么关系?
印光法师答:(附来书)鄙人信从净土,已决定奉行,而于愿行两字,尚须乞教,愿与行是否两种分运,抑须同运,一,若以两种而论,则念佛时先发愿求生,如慈云十念求生文然后...玉峰禅师之说,又若坚密大师云,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与玉峰师说正同,惟以上两说,第一说所云,念佛时似少恳切之旨,澫益大师曾云,求生净土,全赖信愿,若无信愿,则虽念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
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6442911082.html
-
的根本基石,被推为“三资粮”之首。世人只有在六种信心成就之后,才能真正对彼佛国土生起至诚恳切的欣求与好乐的愿与行。下面就依此作些详细分析。 (一)、观察器世间功德成就 论中对极乐世界器世间功德...回向导归的生信起行 佛教的一切教理与修证,无一不是以“因果”为其准绳。净土法门“信、愿、行”的修学关系,更是如此。所以古德有言:信的真故,方能愿的切。又言:惟有行山,方填愿海。因此回向导归的生信起...
永 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2850209.html
-
晓云法师的教育悲心 马 逊 愿与行 晓云法师早年曾师岭南派画祖高剑父先生学习绘画,稍后游学印度,在泰戈尔大学担任美术系客座教授。曾临摹阿姜塔佛教壁画,并独上喜马拉亚山写雪景,其画艺造诣精湛,...从各种文化层面探讨时下教育问题,并时刻思惟如何将宗教人文精神,力挽社会狂澜于既倒。她发誓终身以教育为职志,为教育作一头耕牛,尝言道:“教育与我的生命是一体的,它将陪我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来...
马 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61655522.html
-
,此名信行,或名机法;而信之中有愿之义,愿与行相对便成为愿行门;故法体六字之中,机法一体,愿行具足。法体六字本来具足愿行,故不待众生修行回向,如实称名之中,一声一声都有具足愿与行,故必得往生。 此六...,机法一体。 "以斯义故,必得往生”:由于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洪名具足愿与行,故必定于今世往生极乐净土,昙鸾祖师谓之“业事成辩”。 愿行具足有三重: 法体名号具足愿行:愿是救度众生的大愿,亦即弥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4545943.html
-
而信之中有愿之义,愿与行相对便成愿行门;故法体六字之中,机法一体,愿行具足。法体六字本来具足愿行,故不待?生修行回向,如实称名之中,一声一声都具足愿与行,故必得往生。 此六字释的起因是由于当时隋唐...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洪名具足愿与行,故必定于今世往生极乐净土,昙鸾祖师谓之“业事成办”。 “愿行具足”有三重之义: 1、法体名号具足愿行:愿是救度?生的大愿,亦即弥陀于因位之时五劫之间所思惟发起的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4745946.html
-
王佛的说法而发菩提心的。 (二)、大誓庄严建立净土 1、总愿与别愿的问题 法藏菩萨发菩提心后,是如何修行的呢?我们且看其愿行。在佛经中,愿与行是并称的。愿行,又作行愿。愿乃志愿,行乃行业、实践。《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下二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上等说:“志愿所向,须有行业方得满足,行业须有志愿方得结果;故愿与行常不相离,相辅相成而成其果”。因此菩萨们发四弘誓愿,必须以六度之行业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81057758.html
-
佛住世 八、常随佛学 九、恒顺众生 十、普皆回向 第一大愿:礼敬诸佛愿 普贤菩萨,自己礼敬诸佛,为行,同时希望大众都能礼敬诸佛,为愿。愿与行,合二为一,一分为二。礼敬诸佛者,即俗称拜佛...普贤。如此,心向诸佛如来,我心即诸佛如来。心不向诸佛如来,我心即非诸佛如来。这是因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普贤礼敬诸佛,是普贤行,是普贤愿;我等礼敬诸佛,是我行,是我愿。如年老体弱者,不便站立跪拜,...
超 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10362808.html
-
断尽,成佛才能究竟清净,所以成佛就是发心修行所为。 以上六种是发心之理,属愿菩提心所摄。以下四种是发心之行,属行菩提所摄。愿与行如二足,有愿有行,愿力才更加坚固,所以菩萨更重视六度万行的实践。 (...广解》。《金缦疏》多抉择法相并兼修行,《现证庄严论广解》则多明修行事。此后,宗喀巴大师的弟子达玛仁清又著《般若波罗蜜多要诀现证庄严论释心要庄严疏》(简称《心要庄严疏》)与《现证庄严论摄义宝缦》,这是《...
宇同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4047220.html
-
今天讲的题目,是无边的愿行。愿是愿望,志愿;行是行为,作为。由个人的志愿,策动个人的行为;由个人行为造作的实践,去完成个人的愿望,名之为愿行。
没有实践的愿望,类于空谈,没有...之就下,一泻万丈,不可收拾。
二、出家修行的愿行
出家人的愿望是甚么呢?出家的志愿与行为又如何?今天,我准备坦白告诉各位,以排除世人一向对出家人的曲解与误会。
在佛教言:愿是...
文珠法师讲述
|普贤|大愿|普贤行愿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161134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