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调和众生的积极意义

    习气积重难返,难调难伏,以世间法来说是“入于俗而流于俗”;虽然修行人远离恶念习气,超脱凡俗,以成就自我的圆满人格,但佛陀以无尽的慈悲化度众生,积极地面对众生的烦恼,将自我投入众生的洪流中,“入于俗而化俗”,这就是大乘菩萨的精神。众生的业无尽、烦恼无尽,所以我们的愿也无有穷尽,这是真无畏,也是大无私。   愿无穷 行无尽   化度众生要有实践力,有愿斯有行,有行斯有愿,不断地从实践中去落实自我的弘愿,...

    见谌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30853877.html
  • 弘法与慈善同行――东林慈善功德会工作人员的纪实报道

    ,飞驰北上,直奔洛阳,一路山水,变化万千。领队德首法师道心坚固,精研佛法,正欲慈悲化度众生,随行还有演真师父,道根师父,都是慈悲愿切,不辞劳苦,效菩萨行,受东林寺代住持大安法师嘱咐,当法雨普施,开方...今天却万里晴空,阳光明媚,真是天龙护法。法师带领着志愿者们,装上十多袋面粉,十多桶油,带上佛珠,去走访困难户,慰问他们,同时传播法音,也让志愿者生起慈悲心,发扬菩萨的慈悲济世的精神。 每到一家,...

    东林慈善

    |东林慈善|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17064636333.html
  • 八大圣地事迹简介

    也是世尊弘化晚年,提婆达多及伴党,破和合僧、分裂僧团,佛陀慈悲化度,令其临终悔悟的地方。   佛陀为何常住王舍城弘化?据《大智度论》记载,有以下数点:1.佛于此国尼连禅河附近菩提树下成道,为报法身地恩...   在印度佛教遗迹中,素有“八大圣地”之说,佛陀一生行化、慈悲度众,所在八大处所,后人建立八大灵塔,此八处记载于《八大灵塔名号经》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以下一一介绍其事迹:   一、佛...

    见页法师

    |历史|圣地|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0/14374018620.html
  • 八大圣地事迹简介

    后于此建都,安然无事,所以立此城名“王舍”。城中迦兰陀园竹林精舍及北面灵鹫山等地,是佛陀讲说《思益经》、《大般若经》与《法华经》处,也是世尊弘化晚年,提婆达多及伴党,破和合僧、分裂僧团,佛陀慈悲化度,... 八大圣地事迹简介 在印度佛教遗迹中,素有“八大圣地”之说,佛陀一生行化、慈悲度众,所在八大处所,后人建立八大灵塔,此八处记载于《八大灵塔名号经》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以下一一介绍其...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62176319.html
  • 印度八大圣地遗迹

    地,是佛陀讲说《思益经》、《大般若经》与《法华经》处,也是世尊弘化晚年,提婆达多及伴党,破和合僧、分裂僧团,佛陀慈悲化度,令其临终悔悟的地方。   佛陀为何常住王舍城弘化?据《大智度论》记载,有以下...  印度八大圣地遗迹    在印度佛教遗迹中,素有“八大圣地”之说,佛陀一生行化、慈悲度众,所在八大处所,后人建立八大灵塔,此八处记载于《八大灵塔名号经》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以下一一介绍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34979866.html
  • 从佛教人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

    问︰那么,你们的佛一定是一位伟大的仙人,能以神咒灭人国土?如然,佛也很凶恶;如不然,佛就不算伟大! 这位佛教徒说道︰只有有贪、嗔、痴的人,才作凶恶的咒语。佛已断了这三毒,以慈悲化度众生,能服一切...等方面检验其和平精神︰从佛教史看,凡信奉佛教后之印度国王,多由残暴而转变成仁王;就文献看,佛教文学、经典均无轻漫、粗鄙之文字,而且充满著慈悲济世精神;就佛教影响所及的国家,其国王,乃至民众多倾向和平。...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71.html
  • 从佛教之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

    凶恶的咒语。佛已断了这三毒,以慈悲化度众生,能服一切外道,还不伟大吗?[34]   (二)佛教对社会之贡献   事实上,佛陀反对有神论,反对阶级社会,提倡众生平等,是社会革命的宗教祖师,从佛陀本人之...佛教史看,凡信奉佛教后之印度国王,多由残暴而转变成仁王;就文献看,佛教文学、经典均无轻漫、粗鄙之文字,而且充满着慈悲济世精神;就佛教影响所及的国家,其国王,乃至民众多倾向和平。   佛教在印度史上,是...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385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