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悲观 释净行 一、慈悲观的定义 一般人常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慈悲就是软弱、消极、被动的。因此以为:慈悲就是别人要什么,他就给什么:生活在那一种环境,就应该顺从那一种环境,毫无进取的精神。 可是佛教的慈悲与一般人的看法不同,佛说:「慈能给予一切众生之乐;悲能拔除一切众生之苦。」与乐拔苦足一个慈悲者的愿力和努力实行的目标,因此慈悲不足被动、逃逛和软弱的行为。在此所谈之「苦与乐」 ,不只...
释净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13564059.html
-
慈悲观(metta-bhavana)是内观静坐法门的一项重要兼修,事实上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成果。我们对全体众生散布爱的慈悲与善意,刻意用纯净慈悲的爱心,让周遭的环境充满平和正面的气氛。佛陀教导弟子要发展慈悲心,过着比较安详和谐的生活,并藉此帮助他人也过着安详和谐的生活。内观学员应该遵行这项教诲,因为慈悲观让我们与所有的人共享内心所发展出来的安详与和谐。 从字义上来看:...
内观研究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3139464.html
-
菩萨的慈悲观—一 海涛 辑 1.若见众生受大苦恼,生于悲心,随其己力而为除断,愿诸众生悉令安隐。 2.菩萨因慈悲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菩提心修三十七品,因三十七品得...是四事因缘故,能为众生劳谦忍苦,受于苦身。是故菩萨名净大悲。 菩萨的慈悲观—二 海涛 辑 1.菩萨摩诃萨不具五事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者、不发菩提之心;二者、不得怜愍...
海涛 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1867245.html
-
人间佛教的慈悲观
心培主讲
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五等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平等绝对之慈悲,此乃佛独具的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
慈悲观又作慈心观、慈愍观,是多嗔众生观想由予乐拔苦而得到的真正快乐,以对治嗔恚的观法,有三种方法能止息。
...
心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25062618.html
-
的〈基督教“爱观”与佛教“慈悲观”的比较〉(第二期)、石朝颖的〈禅学与哲学的心灵疗养〉(第三期),星云大师的〈佛教的慈悲主义〉(第七期)、〈佛教对“身心疾病”的看法〉(第十七期),恩慧的〈人间佛教在...佛教是一门解脱学,其教义的宗旨,乃在解决众生八万四千烦恼而开演出不同的对治法门。归根究底,除了解决众生生命轮回的问题外,其次也解决了人类现世心理的现实层面。 人间佛教的慈悲教义带给人们安心的灵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1043182.html
-
内观禅修中慈悲观之修习 印度内观研究所 ----------------------------------------------------------------------------...详和、纯净与慈悲的正面律动,将慈心与善意散布予众生。佛陀教导他的信众培养慈心(mettā)以为自己及众生带来更平静与和谐的生活。内观禅修学员亦须遵从佛陀的教导,因修习慈悲观让我们得以将所生出的安详和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4073699.html
-
读(基督教“爱观”与佛教“慈悲观”的比较) 朱寰(南京大学博士生) 如果把宗教视为文明之核心的话,那么从不同宗教对同一理念的评价存在巨大差异这一点来看,执“文化不可通约”论者似乎很容易找到有利的...自始处于不断生成的过程,越是高级的文明自我调节的功能越强,因此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融和是可能的。唯其如此从事文化比较研究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基督教“爱观”与佛教“慈悲观”的比较) (见《普门学报...
朱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5964264.html
-
。佛教为什么要高扬慈悲观?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慈悲从一切人的善性流出,由于众生的每一分子都禀有本来的善性,所以同情他人,爱护他人是自然的天性流露。第二,由于一切众生的生命本来基于同样的出发点,从...社会生活理想。借助于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环境,通过佛教徒的理论创造活动,慈悲和它的意义一再地得到诠释和发展,并逐步地在社会中浸润和扩散开来。在个人的生活中作为内在的道德要求,肯定佛教徒的无我观,鼓励他们在...
宋立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3639175.html
-
ldquo;戒定慧”“闻思修”无不体现了慈悲之作为宗教实践基本前提的思想。佛教为什么要高扬慈悲观?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慈悲从一切人的善性流出,由于众生的每一分子...政治发展不平衡而造成对于某一地区某一国家的人权危机时,出于真正的众生平等的慈悲观,一切真正以佛教真义为本怀的人民,都会强烈地谴责侵害人权的行径,从道义上支持维护人权的所有斗争。在21世纪的政治经济生活...
宋立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1739301.html
-
利,而慈悲偏向利他,它们共同构成了大乘佛教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内涵。尤其是对慈悲的修习和实践,更是大乘佛教不共声闻的殊胜之处。以下,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大乘佛教的慈悲观及其心理治疗中的转化作用。
...,但其实是相通的。因为究竟的给与快乐,必然包含着拔苦;而真正的拔苦,必能带给对方快乐。
在佛教中,慈悲既是一种实践的法门,如慈心观等,同时也是佛菩萨所成就的悲智两大品质之一。作为佛菩萨品质特征的...
济群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3011988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