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篇,用时2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基体说”之基体概念与如来藏、唯识思想中之dhatu类概念

    “dhatu颂”云:  无始时来界(dhatu),一切法等(sal/la—a;raya),由此有诸趣,及涅檠证得。(《摄大乘论本》卷上所知第二,大正三十一)  此中谈界为一切法之平等所,由此...诸趣,及涅榘证得。(《摄大乘论本》卷上所知第二,大正三十一)  此中之界(dhatu)在有为依唯识学中被解释为摄染净一切种子之种子识阿赖耶识。界作为一切法之共所(等,龇na;mva),说明界是...

    周 贵 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361946.html
  • 缘起法有两种

    正藏》第十六册,第六九二页下。  [20] 无著:《摄大乘论本》所知第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一三四页下。  [21] 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九,《大正藏》第十册,第七○四页下。  [...第二七二页下。  [27] 无著:《摄大乘论本》所知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一三九页中。  [28]玄奘译:《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第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六九三页下。 ...

    吕新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074005.html
  • 论阿赖耶识建立中的两种意趣

    内容,在《摄大乘论本》“所知第二”中首先引《阿毗达磨大乘经》的两个颂中,得到了精要的提示。颂曰:  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  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  故名阿赖耶,...基于一切法缘起安立的所之体来论说,侧重于前述第二种意趣。  与《深密》对阿赖耶识(阿陀那识)的论述较为简略不同,《摄论》对阿赖耶识的讨论是甚为细致的。[16]其内容可概括为二:一是成立阿赖耶识为一切法...

    刘鹿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773531.html
  • 摄大乘论发微

    分别论说。   《所知第二所知、是所认识的对象,所谓染净诸法。是因义,为诸法生起的正因,此指阿赖耶识。此论述阿赖耶识,大意可以分为二个部分:一、论证实有阿赖耶识,二、说明阿赖耶识差别。  ...:从所知第二乃至彼果智第十一前多。三、结论:是论的最后一句。为了便于初学阅读,列表如下: ...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0841945.html
  • 《摄大乘论》发微

    举出所知等十种殊胜为全论大纲;显示大乘是佛说,殊胜于小乘为本论撰作目的。以下十殊胜相次第分别论说。   《所知第二所知、是所认识的对象,所谓染净诸法。是因义,为诸法生起的正因,此...十一品的内容,大段可三部分:一、序论:是总标纲要。二、本论:从所知第二乃至彼果智第十一前多。三、结论:是论的最后一句。为了便于初学阅读,列表如下:...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543922.html
  • 论佛教的认识路线——从认知科学谈起

    经验之外的一切概括为后两识。阿赖耶识义为藏识,是摄藏一切诸法生起原因(种子)的识。末那识是以阿赖耶识为境。恒与我痴我见我慢及我爱等相应之识,是造成一切诸法杂染的原因。  无著菩萨在《摄大乘论·所知...协调使用多种不同特点的模型。   一个模型也可以把它建模的结果输出给另一个模型,第二个模型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建构模型的模型。其中感觉是认识的出发点,直接面对感觉信息输入的模型处于认识的最初一级,以后...

    杨新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544510.html
  • 论佛教的认知科学

    及我爱等相应之识,是造成一切诸法杂染的原因。   无著菩萨在《摄大乘论·所知第二》中详细讨论了安立阿赖耶识的问题,同时涉及安立末那识的问题。其中除举佛说论证外,还从道理上论证了七八两识存在的...可以把它建模的结果输出给另一个模型,第二个模型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建构模型的模型。其中感觉是认识的出发点,直接面对感觉信息输入的模型处于认识的最初一级,以后的高级的认识模型可以不直接面对感觉输入,而把...

    杨新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3746768.html
  • 论佛教的认识路线--从认知科学谈起

    阿赖耶识义为藏识,是摄藏一切诸法生起原因(种子)的识。末那识是以阿赖耶识为境,恒与我痴我见我慢及我爱等相应之识,是造成一切诸法杂染的原因。  无著菩萨在《摄大乘论·所知第二》中详细讨论了安立阿赖耶识和末那... 一个模型也可以把它建模的结果输出给另一个模型,第二个模型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建构模型的模型。感觉是认识的出发点,直接面对感觉信息输入的模型处于认识的最初一级,以后的高级认识模型可以不直接面对感觉输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847863.html
  • 论佛教的认识路线 ——从认知科学谈起

    一切诸法杂染的原因。   无著菩萨在《摄大乘论·所知第二》中详细讨论了安立阿赖耶识的问题,同时涉及安立末那识的问题。其中除举佛说论证外,还从道理上论证了七八两识存在的理由。论述末那识存在的理由,...变化。为了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必须同时协调使用多种不同特点的模型。   一个模型也可以把它建模的结果输出给另一个模型,第二个模型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建构模型的模型。其中感觉是认识的出发点,直接面对感觉...

    杨新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2851049.html
  • 从“批判佛教”的“基体说”角度看

    ”类型,并据此断言其具有本体论与发生论合一之性质。“dha^tu颂”云:  无始时来界(dha^tu),一切法等(sama^s/raya),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摄大乘论本》卷上所知第二,...发生因(generative cause)。此中“基体说”所涉及的本体论含义,强调现象千差万别、纷繁无尽,但并非实有,唯有基体是恒常不变、独立存在、唯一之实体,为一切现象法之所。而其发生论意义意味着...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2061371.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