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篇,用时8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学的第三次译传

    玄奘法师翻译《摄大乘论》时自相矛盾。  玄奘法师所译《摄大乘论·所知第三》中说:“又依他起自性名所遍计。又若由此,令依他起自性成所遍计,此中是名遍计所执自性。由此相者,是如此义。复次,云何遍计能遍...“于此而空”,未此“由彼故空”,所遍计亦是遍计所执性。  玄奘法师所译《摄大乘论·所知第三》中说:“复次,此三自性,为异为不异?应言,非异非不异。谓依他起自性,由异门故,成依他起。即此自性由异门故...

    韩镜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1569066.html
  • 唯识无义

    》的 “所知第三”章中,有如下阐述:“又此诸识皆唯有识都无义故。此中以何为喻显示。应知梦等为喻显示。谓如梦中都无其义。独唯有识。虽种种色声香味触舍林地山似义影现。而于此中都无有义。由此喻显。应随了...学说继续发展为两条理路。其中一条是以难陀依《摄大乘论》发展下来的古义唯识,难陀认为识的见相二分,见是识的自体,是转变出来的,是虚象。结合三性说来看,分属于遍计所执性,见分属于依他起性,当转染为...

    圆刚、圆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15855985.html
  • 缘起法有两种

    第二七二页下。  [27] 无著:《摄大乘论本》所知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一三九页中。  [28]玄奘译:《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第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六九三页下。 ...正藏》第十六册,第六九二页下。  [20] 无著:《摄大乘论本》所知第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册,第一三四页下。  [21] 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九,《大正藏》第十册,第七○四页下。  [...

    吕新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074005.html
  • “缘起”与“缘所生法相”

    可得,有心无义,这才是真正的唯识。拿所知依和所知二分来看,所知是讲缘起,只成立赖耶为万有的生起归著,还没有明白的建立唯识。所知分说缘生,处处可以见到安立唯识无义。所以根据本文而唯识法相二宗,根据不免薄弱。至于唯识法相是否可以宗,那又是另一问题。”   印老于《印思史》(p. 270)也引用《辩中边论》“辩相品第一”,《摄大乘论》“所知第三”,《大乘庄严经论》“述求品第十二”等论,认为...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746994.html
  • 再论“唯识”与“唯了别”

    玄奘汉译本全部译为“识”。在《摄大乘论本》卷中的所知第三对应的藏文本中,有三十余处rnam par rig pa(了别),在玄奘的译文相应处皆是“识”。...;了别”rnam par rig pa。又如在《摄大乘论本》卷中所知第三以九种识说明一切法之显现,其中九种识勘藏文本是九种了别(rnam par rig pa)。   ③ 梵本《唯识...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255221.html
  • 二谛与三性说之辨析

    窥基所说的“有体施设假”。而到无著《摄大乘论》中,这种遍计性被理解为“执着的妄相”,偏向于“无体随情假”。  如《摄大乘论》所知第三:  此中何者遍计所执?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  意思是在识(...这儿的离言法性,即圆成实性(含净的依他起性)。《瑜珈师地论》在谈到离言自性时说:  以何道理应知诸法离言自性?谓一切法假立自,或说为色,或说为受,如前广说乃至涅槃,当知一切唯假建立无有自性,亦非离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3460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