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十力对佛学有宗的批评与融摄-- 横面的执取到纵贯的创生
林安梧国际佛学研究创刊号1991.12 初版页119-144
-------------------------------------...一步意义。
二、横面的执取之瓦解与体用分隔的打通
如熊氏所以为的,空宗所主张乃是一平铺的真如世界,而不是一纵贯创生的世界,这么一来,空宗就不能谈宇宙论...
林安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7.html
-
问:什么叫心外求法?怎样做到不是心外求法? 徐恒志答:虽修佛法,但心仍向外驰求,执取种种境相,随外境流转,不从心地上做功夫,这会增加系缚,叫做心外求法。时时返观自心,念念消归自性,务使念寂心空,彻见真如本心,才不是心外求法。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62411347.html
-
何谓身见?就是合执有我身的我见,执取五蕴根身,和执有我所有物的我所见,名为身名。
何谓边见?就是执取常断二见。起了我见之后,再执取死后为断灭,或常住不灭,以致堕于断常二边者,皆名边见。
何谓邪见?就是拨无因果(梵语因果hetu-phala),坏诸善事。认凡事既无能生结果之原因,亦无由原因所生的结果,作善作恶,皆无果报,如此拨无因果的谬见,名为邪见。
何谓见取见?就是执持成见,非...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404612443.html
-
问:什么叫有为法?什么叫无为法?两者关系如何? 徐恒志答:凡各种条件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都叫有为法。本来就是这样,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叫无为法。真如、实相、法性、圆觉都是无为法。但无为对有为而说,如果执取“无为”,取相分别,又成“有为”了。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092511320.html
-
济群法师答:
这句经文出自《金刚经》。法,可理解为佛法;非法,可理解为佛法以外的教法。另外,法也可理解为一切存在的现象,而非法可理解为空。
不应取法,指不应执取于法;不应取非法,指不应执取于非法。因为空性是超越法与非法,超越空有二边的。如果我们执取法或非法,心就会落入二元对立的世界中,就与空性不相应了。所以,在空性的观修中,不应取法,也不应取非法。
-------------...
济群法师
何谓“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33978099.html
-
修行法门有很多,但有一件值得提及的事实,是一旦证得了圆满智慧,就没有什么好攀缘执着的了。一切都不值得争取、拥有或担任。简言之:一切都不值得执取,一切都不值得留恋。唯有观照世间万法都是梦幻泡影,不值得执...。如果光是大声念「无常、苦、无我」,或尽管日夜思索三法印而不舍弃外物,不去除贪念,不放下攀缘执着的欲望,就不算是证得般若智慧。简言之,体悟「无常、苦、无我」的般若智慧,就是了悟一切都不值得执取或留恋。...
佛使尊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2640208.html
-
ldquo;阿罗汉清净的五蕴。”
何处才可以止息苦?我们必须从苦因(执取某种事物)灭苦,苦由执取金钱而来,就得在执取的那儿灭苦;苦由执取权力、声望、荣誉、名气而来,也得在执取的那儿灭苦...根本没办法解释;有些人则犹豫、不肯定,解释得支支吾吾、含含糊糊。这是因为他们忘了佛陀曾说“取著五蕴是苦”,五蕴即是身和心,身、心组合而成为人,若执著其中任何一个为“我...
佛使比丘
苦|烦恼|空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1003134323.html
-
第四过患者。谓烦恼才生,先能令心杂染。
烦恼才生起就会蒙蔽自心,如同戴上墨镜后,就不能客观地看待所缘境。
倒取所缘。
心被烦恼蒙蔽之后,随即就会颠倒执取所缘境,对无常、苦、不净、无我生起常、乐、我、净的颠倒。
我们生起烦恼时,整个心都是颠倒执取所缘境,毫无理智可言。比如贪欲,常言说“恋爱中的人十个有五双智商是零”,就是因为以贪欲颠倒执取对境,不由自主地显现清净可爱之...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16233319030.html
-
,我们姑且称它为「阿罗汉清净的五蕴」(pancakkhandhaofanarahant)。
何处才可以止息苦?我们必须从苦因(执取某种事物)灭苦,苦由执取金钱而来,就得在执取的那儿灭苦;苦由执取权力、声望、荣誉、名气而来,也得在执取的那儿灭苦。其实金钱、权力、声望本身并不是苦。当发现苦从何来,就在那儿止息它,古代有句法语说:「它怎麽起,就叫它那麽落!」
香光书乡出版社译
...
佛使比丘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4744791.html
-
。随之而来,便是不安、执取、计较,千方百计要在无可保障中求得安定感。若是心力不堪面对现实的演变,甚而迷失于追逐声色、名利,或成疯狂、沮丧与自取灭亡。
吾人面对一切无常、无可执取的现实,当如何求安定?又如何使此生不只是一场无意义、无结果的逢场作戏?自欺不能长久,自杀只是逃避,皆非解脱之路。首当确认无常、无可执取、无可安排的真象,因之而能放下偏狭的营私。一旦不再顾及微不足道之私利,方能无畏地将...
林钰堂
|菩提心|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224326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