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9月7日,国际佛光会沙巴协会在马来西亚沙巴禅净中心召开干部讲习会,沙巴禅净中心住持满可法师以“如何做好一位佛光干部”为题,向与会的30名佛光会员提出了佛光干部的责任。
满可法师讲到,就是要树立佛教形象,为佛教争光,以佛法为重,去除执念,遵守制度;佛光干部要以展现佛法、忍耐力、积极参与及团结为力量;佛光干部要扩大自己的心胸,更要自我健全、让人接受。
佚名
|佛教界|形象|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9/09255729270.html
-
中国佛网讯 端午节前夕,重庆永川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华岩寺体验禅修、学习传统文化,过了一个特殊的意义非凡的端午节。
5月27日下午,广电大学的师生约七十人来到华岩寺体验寺院生活,受到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弘法部来圣法师及常住的热情接待。广电大学的师生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学习佛教文化、体验出家生活,放下执念,与心...
重庆华岩寺
|重庆某高校学生到华岩寺交流学习佛教传统文化|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5/17091681680.html
-
戒律的声闻,早已断绝尘世的执念,
瞿低迦断绝了爱欲,已进入涅盘。」
据悉一群修行者听见佛的说法,无不暗自欢喜。...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221616352.html
-
不管,一切不着,只是随顺而念,念不执念,这样久而久之忽然心如虚空,忘记一切,身体顿失,,唯佛号仍在,心中念念相续,但不知从何念出,归于何处,无去无来,念心与佛号完全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此时似已到了全体...,疾病不易发生,睡觉时也容易进入忘身的正念境界。打坐中有人惊扰也影响不大,若保持较好的,随时都可以进入这样的定境。世间的烦恼到此已伏,信愿更切。此为因地初得胜益,如由此不断深入空而不着空,念而不执念,...
宋智明
|念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0729511917.html
-
美丽的升华 追寻身心灵的真善美,是生命得以升华的契机。唯有认清美丽的真相,方能不为虚妄的假相所迷障,进而照破缠缚自心的一切执念。 文/中台女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庄法师 认清美丽的真相 ...缚自心的一切执念。心灵澄定,尘念净尽之后,美,不求自得。这种澄澈自心之后所显露的庄严,是本具的,只因蒙尘而隐翳在众生心当中。 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即是以六度万行净涤尘垢的菩萨行。因此,...
见庄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547269.html
-
一切不管,一切不着,只是随顺而念,念不执念,这样久而久之忽然心如虚空,忘记一切,身体顿失,唯佛号仍在,心中念念相续,但不知从何念出,归于何处,无去无来,念心与佛号完全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此时似已到了...疾病不易发生,睡觉时也容易进入忘身的正念境界.打坐中有人惊扰也影响不大,若保持较好的,随时都可以进入这样的定境.世间的烦恼到此已伏,信愿更切.此为因地初得胜益,如由此不断深入空而不着空,念而不执念,则...
宋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15654972.html
-
执着修行的态度和修行有情的执念所感动,在现场亲为小演员摩顶祈福,并应邀登台为剧组及在场媒体讲授发愿修行之道。在与众演员亲切合影后,本焕大师口念《普贤菩萨行品愿》为《九卷》慈悲加持,祝福演出成功,中华文明...
佚名
|看点|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6/08375425420.html
-
”
对此,信玄回答“红炉一点雪”。烧得通红的炭火上不知自何处飘落了一片雪花,雪花在瞬间即消失得无影无迹。
在迎面砍来的刀锋之下无生亦无死。即丝毫没有对生的执念,也没有丝毫对死的恐惧。生也好...
细川景一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31486206.html
-
体现。这所体现的正是六祖的一种“破执”思想。对于一切有形无形的执念,都需要破除,到达“三无”的境界,才可谓是一种“平常心”。 2.不重文字,不重坐禅,不传衣钵 六祖慧对于参佛,学法一贯不重文字,不...始终认为成佛与否,关键不在读得那些经典,而是在个人自身,自性。文字、经典都是外力,对于是否成佛并不能起到作用。他所要破的“执”,即是出家人对于文字,。经典的崇拜和执念,强调突出了“自性”的根本作用。 ...
肖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41364747.html
-
心地纯净纯善,世界必定充满光明。”只有放下执念,做到不贪不嗔不痴,才能真正做到“心净、心安、心平”。
年已八旬的净空法师近年常常在世界各国奔走,教学不辍,目的只有一个:消弭战乱冲突、弘扬佛陀教育、...
佚名
|净空法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153504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