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 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 音从耳入。……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 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 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 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 七...
印光大师
|念佛|摄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11/04/1538575033.html
-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说的平常“用功”,其实就是随时随地的“摄心”。摄心,不是把心紧绷起来,而是把心从外尘境界上收回来...不是三天两天、三年两年就能做好的,也不是进禅堂盘起腿来才要开始提方法的,而是随时要将身心收摄在方法中。平常摄心一个小时,就等于我们捡回一个小时的用功时间,长期累积下来,我们的生命就会有所改变,在真正打坐...
释惠空
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134551367.html
-
释惠空—慈光寺住持 慈光禅学院院长 慈光禅学研究所所长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说的平常“用功”,其实就是随时随地的“摄心”。摄心,不是把心紧绷起来,而是把心从外尘...法门上,并不是三天两天、三年两年就能做好的,也不是进禅堂盘起腿来才要开始提方法的,而是随时要将身心收摄在方法中。平常摄心一个小时,就等于我们捡回一个小时的用功时间,长期累积下来,我们的生命就会有所改变...
释惠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3538975.html
-
随时摄心正思惟
※ 作者: 惠空法师 - 慈光禅研所 所长
正思惟的力量能带动我们的生命到正法上去:而邪思惟会让你把自已的生命染污,并带到非常不好的境界去。
俗话说:“...成圣了;三十生、五十生,绝对可以成圣成佛,大家要知道,生命就是从这个地方,一步一步走上去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这种自觉的正思惟力量。
其实,这也就是一种随时摄心的习惯。摄心不是紧张,而是把我们的...
惠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24269697.html
-
以观照摄心正念为要 净远法师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我们通常称‘信、愿、行’为净土三资粮,缺一不可。其实这三资粮中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念佛正行。因为唯有真正用功念佛,才能证实你是真的为了生死;也唯有真正用功念佛,才能证实你对净土法门是深信不疑的,对求生净土的愿是真实不虚的,而不是随众打混。
一句佛号虽然至简至易...
净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64381043.html
-
、不满念头太多的人,须自我检点改进,否则你的人生旅途,会永远的坎坷不平。
要如何摄心?如何使“心”不散不乱”?如果你尚未悟得三教圣人的心法,那就有需要时时看...什么?根本就是空空洞洞的,什么也没有看到听到,而此空空洞洞就是心的本体。你若能守此空洞的本体,就可学“摄心”,如何摄?才是守呢?向内看向内听,即是守也。此守非以意识来守此空洞,...
李安泉
戒淫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0014101344.html
-
问:
念佛怎样更好的摄心?
传喜法师答: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什么东西都摄六根啊?转识成智才能都摄六根,不是在识上面。没有了达智慧,还在识里面,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这六识。
怎么样都摄六根呢?用智才能都摄六根,所以不是识上用功,是智上的功夫,智的修行。智本身就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所以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因为不二的。智本身就是无量光、无量寿...
传喜法师
传喜法师|念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9/01/19252934405.html
-
念佛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
印光大师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分念心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04676543.html
-
问: 经由观心,了解念头是因缘而生,是假非实;但虽知假,仍被念头所迷失,受其左右而不自觉,以致无法摄心归空,并进而造业受苦,是何道理?
圣严法师答: 观想法,只是工具,用佛说的观想法,理解佛说的因缘法,从理论上已能接受。此是由教育的功能所得的认知,不是由自己内心深处发现的亲证实悟。由教育所得的认知,当然也有用处,只是遇到心相活动的微细处、粗重烦恼的相应处,往往无法自主,也无能自觉,故称为障──...
圣严法师
学佛群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350311781.html
-
问:尝读静坐法精义,谓静坐时当一心守住两目间,或两眉间,此系千古不传之秘。并广引经文以证其是。闻同善社坐法亦与此相同然学人曾遇一善知识语予曰,有守即有执著,终是色身神识上功夫,不能求解脱也。坐法当以一无所守,只摄心在内,不向外驰,久之自有妙用。两说相违,究当何从。
范古农答:禅有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三种。有守者为世间禅之初步,故非解脱法门。出世间禅,当修八背舍定,不能执著也。至...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19541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