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药师如来法门的救人济世

    药师如来法门的救人济世  邓来送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湖北黄石市435000)  《药师经》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亦称《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经》等...离欲而成佛智,则不如修习药师佛的法门,来得简单有效。修行者只要凭着信心,精进不懈,久而久之,也定可以随愿成就,救人祛病,延年益寿,而且更能于一切成就处直趋菩提,永不退转,,又何乐而不为? ...

    邓来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5461132.html
  • 林承美树德资亲

    福建林承美,在幼年时,父亲就已去世,他母亲艰苦的守节,才把他抚养成人。承美想到父母的深恩,恐难报答,因此日夜哭泣。有一位禅师对他说:‘孝子思念亲恩,痛哭是没有益处的,当求怎样报答的道理。古语说:“作善亲有益,作恶亲有忧。”你要报答亲恩,只有戒杀放生,广积阴德,才是真正的孝道。’承美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以后,立志戒杀放生,广修救人济世的善事,后来他享九十六岁的高寿,得到很高的科第。(取材自阴骘...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8/07/19473417194.html
  • 如何探讨传统资源及其当代价值——牟钟鉴先生《走近中国精神》评析

    比如,他将道教精神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容纳汇合的精神;第二,抗命逆修的精神;第三,实践力行的精神;第四,救人济世的精神;第五,恬淡通脱的精神。他又将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特点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来源的...赴西域劝成吉思汗止杀推出道教的救人济世精神便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从中国宗法宗教中的社(土地神)稷(谷神)崇拜推出神界的农业性也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  这种方法是以简明直观的形式揭示出研究对象的一些共性...

    刘东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3173393.html
  • 窦禹钧五子登科

    ,并且寿命也很短促,我亲爱的孙儿,希望你及早回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转变业力,挽回命运。’他一觉醒来,把梦中祖父的话,一一铭记于心,从此立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窦家有一仆人...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8/07/19483317208.html
  • 新昌·天台山佛教之旅自助游手册

    腰部,相传明代建文帝曾两次来游。由紫云洞上行,曲径盘旋,登上半山,济公院位于瑞霞洞,香云洞供观音,两洞毗邻。济公是个奇特的人物,出生在赤城山,他以落魄颠狂的外表,幽默风趣的谈吐,救人济世,成为世人心目中...

    新闻晨报

    |自助游|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10/0846201786.html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自序

    智力,能救世间苦”!我们既然敬仰观世音菩萨,就应该积极地弘扬“观音法门”,学习菩萨救人济世的精神,培养广大的慈悲心,大家共同努力来拯救这个苦难的世界,使它成为一个人间净土!  《普门品》是从《妙法莲华经...

    自 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3863788.html
  • 《药师经》和药师法门提示

    ,平时只着重消灾延寿,而不知药师如来在过去中,曾发菩提心,发广大愿,行大悲行,而后才成就无上佛果,成就清净光明的琉璃世界。药师经的重点,在于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这十二大愿显示了真正伟大的救人济世的精神,...

    释正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5867418.html
  • 《药师经》和药师法门提要

    不知药师如来在过去中,曾发菩提心,发广大愿,行大悲行,而后才成就无上佛果,成就清净光明的琉璃世界。药师经的重点,在于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这十二大愿显示了真正伟大的救人济世的精神,也才是我们应该深入体会了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3968175.html
  • 佛教对人心的帮助

    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僵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一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另一方面又能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劝人戒杀,一个...

    通融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9500484778.html
  • 人生佛教真义及其在本邦之需要

    亦日增多。佛教已能救人济世,自不应散沙一盘,而应密切团结,亦应透过其他各种合法团体发挥佛教的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应采用佛示的六和敬的僧团规范。六和敬是:大家礼敬相处而「身和」,大家真心实语而「语和」,志...

    心观黄荫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1149068.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