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佛教僧伽会马来西亚第八届会员大会合影
出席世佛会开幕典礼 南北传僧伽共聚一堂
护法檀越
《澳门佛教》杂志五十二期报道,世界佛...
佛教在线
|澳门|门佛|佛教|教杂|杂志|志五|五十|十二|二期|期:|:世|世界|界佛|佛教|教僧|僧伽|伽会|会吉|吉隆|隆坡|坡会|会议|议|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1/1630282612.html
-
密咒,演行瑜伽显密法事仪式者。因而僧人亦相应地被划归为禅僧、讲僧、教僧三类。这实际是对僧伽组织结构进行了行政手段意义上的分类,因为,造成这种僧伽组织结构的改变,虽然也有佛教内在依据,但主要是由朝廷干预,...”其中规定:“禅僧,茶褐常服,青条玉色袈裟;讲僧,玉色常服,深红条浅红袈裟;教僧,皂常服,黑条浅红袈裟。僧官皆如之。惟僧录司官,袈裟缘纹及环皆饰以金。”4 元明两朝僧服颜色的变化比较大,“元文宗宠爱...
周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0640795.html
-
阿吒力,就是明代的教僧;现存民间阿吒力经典,就是明代从事瑜伽显密法事仪式,做法事为死者洗涤罪愆的教僧⑧ 所用经典。所以其中大科仪的真言有较统一的形式,如都有“诸部因缘”等内容,小科仪中也往往有“教有×...明代形成的,它是唐宋及其以后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同样,教僧使用的科仪也不都是明代才形成的,它们大部分都是明代以前就已成书并流行于各地的。因此明初朱元璋才声明他当时是“全依宋制”对佛教进行整顿和改革。现存...
赵文焕 侯 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75557144.html
-
之愆,以训世人。”①对“禅”、“讲”的含义,学者们的意见是一致的。对教僧为从事瑜伽显密法事仪式,做法事为死者洗涤罪愆,是“经忏僧”或“应赴僧”,是佛教深入民间成为民俗的一种表现,学者们的意见也是一致的。但对教僧具体的所作所为,不见有人作进一步的解释。究其原因,是没有可资研究的材料。明洪武十六年曾命僧录司官对“今瑜伽显密法事仪式及诸真言密咒,尽行考校稳当可为一定成规,行于天下诸山寺院,永远遵守,为...
侯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5266991.html
-
现存阿吒力教经典是汉地佛教经典,阿吒力僧实际上就是明代的教僧。所谓“滇密”,并无根据。 (一)劫后余生的阿吒力教经典 很显然,在“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以前,除了风仪有古本经卷外,在大理地区的洱源...自成体系的结论,更不会以之为梵语系佛教经典。 (三)阿吒力僧即明代的教僧 既然阿吒力教经典是汉地佛教经典,它们是何时传人的?阿吒力又是汉地佛教中的哪一支呢? 就云南地方史来看,“宋挥玉斧”尽管...
侯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5265245.html
-
。唐齐已《寄情曾口寺文英大师》诗:"着紫袈裟名已贵,吟红菡萏价兼高。"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唐代以后,又出现了黑色袈裟,俗谓"缁衣"。
明代佛教徒分禅僧、讲僧和教僧三类,僧服颜色多不统一。如《续文献通考》卷九十四记:"禅僧:茶褐常服,青绦,玉色袈裟;讲僧:玉色常服,绿绦,浅红袈裟;教僧:皂常服,黑绦,浅红袈裟。"和初期的袈裟形制已有很大的差异。 作为僧侣的法衣,袈裟又可分为三类:
一类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2253179936.html
-
和绿绦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绦浅红色袈裟,然后来一般皆穿黑衣。 披着法袈裟有通挂左右肩之“通肩”,与裸露右肩披挂左肩之“偏袒右肩”两种。于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若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2239163.html
-
在中国佛教史上,明清佛教是一个重要阶段,直接影响到近代和现代的佛教。在明代,佛教界最有势力的是禅宗;其次是被称为“讲”的天台、华严、法相诸宗;最后是“教”,即从事诵经,做各种法事仪式的“经忏僧”、“应赴寺院僧”,后来又称“瑜伽教僧”,他们必须按照朝廷颁布的综合显、密教仪轨编成的“法事仪式”行事。 然而当时的很多高僧虽重禅宗,但同时提倡会通禅、教。明初的梵琦、道衍(姚广孝)、慧昙等皆是如此。然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3055013.html
-
判断阿吒力教经典是汉地佛教经典外,我们还认为,阿吒力教经典是明初传人云南的教僧所使用的科仪。 朱元璋洪武七年(1374)的《御制玄教斋仪文序》说: “朕观释道之教,各有二徒。僧有禅有教,道有 正...诸山住持并各处僧官 知会,俱各差僧赴京,于内府关领法事仪式,回还习 学。后三年,凡持瑜伽教僧,赴京试验之时,若于今 定成规仪式,通者方许为僧;若不省解读念且生,须 容周岁再试。若善于记诵,无度牒...
侯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5366992.html
-
盖的房屋连着小小的院子,那是塔公大僧院院长的下榻处。院落正前方不远,也是整个山谷的中心区域,建有一座气势雄壮、容量相当的大僧院。院里,寄宿着几百名学僧与教僧。他们不仅在此修行,更在此学习经典和多种文化...
沈诗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5415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