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土宗教程第三编 净土宗教程 作者:魏磊 第三编 教相判释 教相指如来一代时教之相状,判释是判断经论的旨趣,解释经论的义理,以裁定世尊一代所说教义的大小浅深。意在方便学人,俾于一代时教之纲领条目,浅深次第,洞然心目,进修有据。 早在古印度佛典中,已有简略的判教萌芽,如《法华经》分大小二乘,《楞伽经》分顿教渐教,《解深密经》列出有、空、中三时,《涅盘经》标明乳、酪、生酥、熟酥、醍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1560591.html
-
净土宗教程第四编
净土宗教程 作者:魏磊 第四编 阿弥陀佛之本愿 本愿是指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对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净土诸方面所发的预先誓愿。按时间序别来论:今世发愿而于今世成就的,称为发愿;历劫长远修行,最后达到誓愿圆成的叫宿愿。 按其内容来分,本愿又可分为总愿与别愿二种。总愿是一切菩萨共通的誓愿,具体体现为“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1660592.html
-
净土宗教程第七编
净土宗教程 作者:魏磊 第七编 往生品位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力行三福与十大行愿,自然感得往生西方净土之果。净宗念佛往生虽属圆顿妙法,然圆融不碍行布,净业行人随其信愿的浅深、功夫的勤惰,亦有往生品位、功德受用的差异。了解往生的因行果报,既能避免高推圣境的退怯;又可捐除轻忽率尔的慆慢;生起般若观照,内重己灵,外慕诸圣,自信信他,信愿持名,往生彼土,华开见佛。本编拟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1860593.html
-
在当代高树净宗法幢,令净宗文化成为21世纪导航世界文明的普世文化,如是或可真报佛恩于百千万亿分之一。 (摘自魏磊著《净土宗教程》)邓杰提供
...
魏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52543699.html
-
《净土宗教程》导言 净土宗:昏夜法炬 业海慈航 魏 磊 新世纪的年轮悄然临近。在这世纪之交,人们的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思绪。是希望?是困惑?是灾戾的恶兆?抑或是辉煌的起点?现代科技与市场经济将人们卷入不确定的漩涡中,心灵缺少安顿的支点。在高科技与高物质消费泛涌的同时,人们对终极关怀、安心立命,乃至出离尘俗的渴求,亦与日俱增。这或许是浑沌中引出的新的平衡吧。正是在这种社会心理背景下,古老的佛教,...
魏 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1660654.html
-
《天台宗简明教程》
第一课 天台宗的特色 (宋智明)著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之一,因创成者智者大师十年隐修、“自悟佛乘”于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而得名“天台宗”,简称“台宗”。又因本宗的主要教义依据《法华经》而建立,所以也称为“法华宗”。
本宗的创立和他宗一样,不离佛陀出世...
宋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2956407.html
-
第十三课 性具法门
“性具法门”是台宗一切理趣的极谈,是以法性本具一切善恶之诸法来体现宇宙万有真实性的圆妙正观。元代怀则大师在《天台传佛心印记》的开头就说:“...
宋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3156408.html
-
第二十五课 四重四谛观
天台智者大师依四教中的四重观意,以声闻四谛的法门而建立四谛的观修方法,使苦集灭道的最基本的四谛,逐渐升华为无生四谛,无量四谛,及至圆成无作的不可思议四谛。
一、藏教...
宋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3356409.html
-
佛学教程丛书总目
第一册 三宝集:
《随念三宝经》浅说 法尊法师
《皈依三宝始终摄要颂》 能海上师
《宝相赞文句释》能海上师造颂 任杰居士释 130000
《广释十二缘起》 任杰居士译
《从为什么皈依三宝谈到皈依后应做些什么》 法尊法师
《略讲观修三宝的功德和意义》 任杰居士 67000
《部份条目》 任杰居士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80253582.html
-
大圆满的教程----《心灵的慧灯》第二章 中国佛教宗派略论(一) 2.1概述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年代,说法不一。根据历史记载,是在西汉永寿元年(公元前2年)。实际佛教传入是内地与西域长期交通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结果。这个时间是在西汉与东汉两汉之际,即公元前后。从东汉末年,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合宜的温床,佛教大量的般若经典,源源不断传入我国,译者12人,最具代表性的是安世高和支娄迦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056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