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姿百态 无一雷同
广济寺坐落在五台县城西门内,俗称西寺。原有山门3间,文殊殿3间,大雄宝殿5间,钟鼓楼各l座。乾隆年间《五台县志》载:“广济寺,在县治西,元至正年间建,已就倾圮...成对,交相呼应,千姿百态,无一雷同。有的昂首挺胸,有的张嘴扬颈,还有的目视远方,仰天震吼,表现出一种守卫者的雄姿,给整个寺院增添了无限生气。
我国不出产狮子,汉武帝派遣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以后.狮子...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80294136.html
-
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到这两道偈子后,便认可惠能为禅宗第六代祖师。那时候的惠能不曾接受过任何教导,但剃发出家后,却成为一位知名的禅师,其教法被编辑成《六祖坛经》。
这两道偈颂的内容,使我们...重要,但那也不过是净化的过程罢了。我们不仅要清扫茅蓬、走道、禅堂、浴室和洗净衣物,还要净化我们的心灵。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陀在《梵网经》中曾说,抱持妄见的人,不是持...
艾雅珂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2644900.html
-
时间:2009-10-27 20:05:59
西部网讯 最近一些新的秘密分享,感情宣泄的网站在虚拟世界中悄然兴起,与之前那些博客网站相比,这些迅速走红的网站,网友不用注册就可以...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0/13460492934.html
-
“本来无一物”与“时时勤拂拭 作者义休,江西佛学院正科班学僧 一、绪言 惠能大师与神秀大师,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贡献,俩人把当时中国禅宗一分为二,形成了南能北秀的分化局面。神秀为代表的...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禅法特点,更直接、更简便的深化禅宗,使禅宗史上出现一个辉煌的时代。记载惠能大师言行的是《六祖坛经》。我是通过学习本经,依惠能大师与神秀大师的那两首偈子“本来无一物”与“...
义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1549634.html
-
我生命的车轮终于按着自然规律滚入了人生的最后一个过程——老年。面对逝去的岁月,我感慨万千。记得刚跨入五十岁门槛的那年,我的惆怅不可名状——我竟无法接受我已是五十岁的人了,难道我就这样远离我的青年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0259833.html
-
何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禅宗六祖慧能所作的一个著名偈颂中的两句。慧能的这句话,见于《六祖坛经》。据该书记载,慧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宛平一带),...道。遂令众人读诵,慧能当时正在舂米,听到别人念诵神秀的偈颂,便也口诵一首,请人写到墙上,偈文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为一切万物本来无染无净,空无所有,了不可得。所谓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0268133.html
-
清净佛性与本采无一物——惠能“得法偈”一辩 吴 强(一) 六祖惠能“得法偈”在先后的《坛经》本里有两种说法,即后出的宗宝本等改第三句“佛性常清净”为“本来无一物”。这关键一句的修改是否...的那一瞬间“它”才出现,而万物一现,“它”又只是“乌有”,“本来无一物”。 于是我们自然可以得出结论,慧能得法偈中由“佛性常清净”到“本采无一物”的改动正体现了掸宗史对慧能禅的理解的深入,这一...
吴 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3367332.html
-
心灭,则种种法灭”。(《坛经·般若品》)既然自心是佛,那么心外更无一法可得!于是,惠能又进一步提出了“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坛经·疑问品》)的观点。惠能认为,“心”、“佛”、“众生”三者本来...可彻见本性,顿悟成佛,所以惠能的偈语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笔者以为,这两种思想,从方法上来看实在是没有高下之分的,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无论顿悟渐悟,最后终要成佛,唯迟早...
曙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3138969.html
-
如本法师答:六祖慧能大师是站在究竟清净本性立场而言,菩提与明镜比喻为本性,本性当体即空不可得,那来的菩提之树与明镜之台?
修学佛法者,站在究竟果地而言,菩提本性不可得,如幻如化,无实无虚,既...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441912088.html
-
如本法师答:六祖慧能大师是站在究竟清净本性立场而言,菩提与明镜比喻为本性,本性当体即空不可得,那来的菩提之树与明镜之台?
修学佛法者,站在究竟果地而言,菩提本性不可得,如幻如化,无实无虚,既然...
如本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612209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