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92篇,用时7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住生心的剖析

      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动念有两种状况,若不是住,那就一定是有住了。而要判断我们的心是不是住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全部都在有住,如果哪一天体会到了住的状态,有了住生心的经验时,你就会判别了;不然就都是在有住的状态下,而在有住的状态下想要辨别「我的心是有住?还是住?」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唯有在能体会什么是住生心时,要分辨「有住」与「住」就又变得不难了。   那么大家也许会问:「有住生心是不是...

    梁乃崇教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85554181.html
  • 住生心与日常生活

    住生心与日常生活   黄国达   金刚经中有云:“应所住,行于布施”,“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所住而生其心。&...般若的心要。那么,如何在日用平常中体会?   当住与空性展现在日常生活中时,住是心,空性是法,生活是事。三者互为依存。如此,在生活情境中,深入于空性、住生心,这时甚深微眇、周遍含容的佛法和平凡...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05869129.html
  • 住生心的菩提行

    观察世间诸行,通达缘起的无常、苦、无我,悟入诸法实相;即世间而出世间,即缘起而悟性空,才是佛陀正确的启示。现代大德提倡:「以出世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可说是对缘起性空、住生心的简明诠释。学佛的三宝弟子...同一鼻孔出气,如是则「住生心」、「缘起性空」,再不是玄学者的清谈了。   一九九九年八月四日于观音丈室 ...

    超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85654182.html
  • 徐恒志答:何谓“住生心”?

    问:何谓“住生心”?  徐恒志答:对现前六尘境界心不住著,过而不留,不受污染,叫“住”;妄既不住,湛寂灵明之心,自然显露,叫“生心”。“住”即真空,“生心”即妙有。

    徐恒志

    |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63511375.html
  • 说金刚经中的四句偈与“住生心

    说金刚经中的四句偈与“住生心”  文 / 慧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金刚经最后一个四句偈。金刚经有好几个四句的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就要注意金刚经所说的:不生法相,住生心。非要认定一个四句偈不可,就是自己生了法相!所以说都不是。这才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才能讲四句偈。  有为法与无为相对,无为就是涅槃道体,形而上道体。实相般若...

    慧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75262397.html
  • 放生(修福),念佛(修慧)是一体

     用什么心态放生:用住生心的心态放生,无我,众生,全部都是佛光.曾经有人看看到家里东西都慢慢融化了,成为一片佛光.这说明佛不反对我们想佛光,净土宗允许适当着相,因为这个时代讲一点不着相根本是高谈阔论了.住生心也没人能做到,通过念佛可以接近这个境界.佛的境界不可思议,我们只能要自己离佛近一点,再进一点......   净土宗很有趣,有朋友要去佛学院,我说:"你打两个佛七,就能去佛学院当教授了...

    华山思过崖

    |放生行善念佛利益|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7/0631145046.html
  • 黄念祖以“般若为导”之净土思想

    在大乘佛法中的地位,[1]所以黄老自说:“这些年在佛教中,自己的体会是:我们的修行,不管你修哪一宗,都要以般若作为前导,以净土作为归宿。”[2]而黄老本身也是因读《金刚经》之“住生心”般若对佛法产生...认为佛法的核心是般若思想,而能体现般若思想的则是《般若经》,其中尤以《金刚经》特别能体现出佛教的般若思想,能全部体现《金刚经》般若思想与境界的,则是经中的“应所住,而生其心”一语。认为“住生心”是...

    定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1957052.html
  • 般若导引净业修持

    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念处,岂知念亦为多。”   念佛法门暗合《金刚经》住生心之旨。都摄六根,至心念佛,不为五欲六尘所动,即是住。正住时,一句佛号孤明历历,即是生心。住生心,生心住...,等等。修善也互相攀比,你供养了多少钱,我供养了多少钱等,如是心有取舍,情有执着,不合住生心的般若正智,所以,虽也精进念佛,难以与阿弥陀佛愿力感应道交,最终不能成就往生。净业行人对此应深加警诫。 ...

    魏磊〔大安法师〕著

    |般若|净土|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6/232642224.html
  • 般若导引净业修持

    ,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念处,岂知念亦为多。”   念佛法门暗合《金刚经》住生心之旨。都摄六根,至心念佛,不为五欲六尘所动,即是住。正住时,一句佛号孤明历历,即是生心。住生心,生心...呀,等等。修善也互相攀比,你供养了多少钱,我供养了多少钱等,如是心有取舍,情有执着,不合住生心的般若正智,所以,虽也精进念佛,难以与阿弥陀佛愿力感应道交,最终不能成就往生。净业行人对此应深加警诫。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35143612.html
  • 扫地扫地扫心地

    所以我们以时间及体力扫地是布施,扫地当下身口意三业清净是持戒,能够不畏风吹日晒及体力的消耗是忍辱,身心不懈怠地在扫地这件事上是精进,一心专注是禅定,修善法不执着善法,最后住生心是智慧。因此,以菩萨六...使它回复原本的清净。   如果我们能以清净心扫地,所获功德利益更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可以获得福德呢?《金刚经》云:“菩萨于法应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

    见胆法师

    |六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184900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