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安世高所译经的研究

    如果能够这样修持,则“观欲如火坑,亦如刀剑,知欲见欲,不贪于欲,心不住欲”。“眼见色无忧,住舍专念,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不不忧,住舍专念”。“其心调柔,出要离欲”(同上),自证知五无学聚(无学...相似,所以通常都认为是同本异译。  第一类内容的中心是“聚成无为,从苦得要出,一切恼灭”(见十报法经。后秦佛陀耶舍译长阿含经卷九作:除众结缚,得至泥洹,尽于苦际),或者是“疾为在道法脱结,有结意脱从黠...

    毓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74256145.html
  • 静波法师:维摩诘经讲义十三-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用斗量,所以说佛陀法身功德超越称量。   【经文】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离众结缚。等诸智,同众生,于诸法分别。一切失,恼,起,灭,无畏无忧厌。无已有,当有...诸智,同众生,即上等诸佛,下同众生,所以于诸法分别,因为清净本然,所以失,恼,因为常住实相即空相,如是即起,灭,无忧厌,本无依靠寄托,所以是非三世所有,即是无已有、当有、...

    静波法师

    维摩诘经|般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2/23500820590.html
  • 宇宙万有本体论(一)

    本无一物 本无戏论 究竟无垢   本无杂染 究竟一相 不受不著 往   不出不入 无明住   解 无定向   无人无我 无能无忧 乐   是无非 怖   觉无知 有诸缠 有分别   离诸施设 心所行 离诸处所 三际平等   离挂碍相 离烦恼相 悉所取 悉所持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35841045.html
  • 宇宙万有本体论(二)

     法界一相 前后际 故知无我 如来藏中   本无起灭 故知无我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无人无我 亦无我所 我见障除 知解不生   智慧觉性 得以开显 忘己无我 得至虚无   无忧 是...  九、心空境自空   觉诸相空 心自念 但得无心 境自不现   由心生故 种种法生 由法生故 种种心生   色不自色 因心故色 心不自心 因色故心   万法唯心 心唯万法 心唯境生 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35941046.html
  • 禅宗的体用研究

    本体是是无非,恶,   无忧,本自清净。三 、本体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   迹、不可智知、不可理求。四、本体无形质,不生不灭,   不来不去,沛然充塞於宇宙之间,常依体起用。五、本体是...祖师开悟後对体用的著语,   综合归纳,以见禅宗的体用观的精义所在:(一)禅人随言说   的方便,所谓「心」、「性」、「体」、「一物」等,都是   「本体」的异名。(二)本体是是无非,恶,无忧...

    杜松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2160843.html
  • 以梵语文献为中心看禅的起源与流变

    自我意识,进而达到无忧的极乐境地。  总括说来,瑜伽行者首先崇尚德行,以德行净化自我行为。其次定身调息,以清除肉体的障碍。再制感官以摒除万端纷扰。一般常人,其心迁传无常,心身定而不固,随物摇荡,虽然...了这些经验,犹如婴儿见牛,镜中映像那样纯粹的观照,再后实现主客观合一(瑜伽),最后达到思,无虑,无忧的超然境地。  概括说来,观想的目的就是使能观(主观意识)与所观(对象)融会合一(瑜伽)。...

    张保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91963118.html
  • 禅教合一的生活禅

    所求行、称法行。报冤行依据因果报应、人生痛苦论、忍辱等价值观和伦理观而倡导对痛苦的忍受和冤精神,达摩以为,只要有这样的忍辱忍苦之心,就会和第一义相符。随缘行讲得乐不,见喜不动心。所求行强调求,指...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一个“闲”字,不除妄想不求真,行住坐卧也是禅,念无心,纵使面对锋刀毒药,也坦坦闲闲。   悟道后是何境界?所得,了无一物,无人佛。分别,面对荣辱,无忧...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4963886.html
  • 王恩洋:佛学通论(1)

    有情,有情对之便立即生起苦、乐、忧、、舍等的诸种感受。顺益生乐受,违损生苦受,长计久远设想当来则于苦乐之外生起忧受喜受。自然也有不苦不乐无忧对自身不起损益的事,如闻说邻家的母猫生小猫了,于己何干...法。诸行之性能如是,其为无常自决定了。   既然宇宙事物即是诸行,诸行以外更具有内容的具体宇宙,即可知宇宙不是一些静的东西,而是一些动的行动了。而诸行是起尽法,它是生已必灭的,即可知宇宙不是常恒不变...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2364811.html
  • 禅宗与文人画(3)

    完美的人格;禅家常表现了一种生活的无忧,一切任其自然。  石涛的禅家狂放气质,直接影响到后来以“扬州八怪”为主的一批画家。可以说他们因受石涛画风和气质的影响而成功。当时的一些画家和画论家们也看到了...它是悟道的象征,对于悟道者说来,亦墨色与五色之分,墨色即是五色,五色即墨色,禅宗所强调的是心理体验,是“意”在“形”先。  在禅宗史上,彗能在《坛经·般若品第二》中便提出类似的思想,“一切即一,一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5964956.html
  • 色心诸法之分析(1)

    。顺益生乐受,违损生苦受、长计久远设想当未则于苦乐之外生起忧喜受。自然也有不苦不乐无忧对自身不起损益的事,如闻说邻家的母猫生小猫了,于己何干?如见水上沙鸥飞往对岸去了。牧牛童子骑在黄牛背上横吹短笛...损恼者尤悲愍被不损恼故。与嗔异者,嗔与乐,不害拔苦,是业差别。嗔一于苦苦具起,此但于有一情起,是所缘差别。嗔与乐俱,不害与苦俱,别有与相应之,与舍受相应之舍,共为四无量心是为相应差别。  4六根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2367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