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92篇,用时5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无私

    ,对于常常亲近的人要无私,我们的偏心就没有了。无论他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财富,我们对他无私,心才能摆平。如果常常依赖他护持,虽然眼前能得一点小利,最后要吃大亏。   (节录自《太上感应篇》...

    净空法师讲

    |沟通|在家|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09513937899.html
  • 人到品自高

    http://www.fjdh.cn/Item/35461.aspx
  • 人到品自高——传喜法师

    人到品自高——传喜法师 我们从腊月的二十三开始啊,经过传统的过小年,到今天初五我们接财神。过小年的时候我们请灶王爷喝糖水,把嘴抹得甜甜的,上天言好事,然后下地那,还要把福报啊、福气带回...越是不看重它,越是有品德。 弘一法师说“人到品自高”,不世间有漏的东西“品自高”!对道德要精进的,对不善的法不能。 今天初五,我们过年今天也算是一个高潮,昨天晚上老百姓的鞭炮拼命的放,把...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1583983564.html
  • 于人争 于世---净空法师

    http://www.fjdh.cn/Item/36887.aspx
  • 问:我们怎么追求人生的快乐?

    关于应该怎么追求人生的快乐,佛教有详尽的解答。其主要的观点认为,世间五欲是迷人堕落恶趣的陷阱,也是痛苦的根源;天上虽有禅悦之乐,也不是毕竟处;唯有出世涅槃妙乐,才是绝对永恒的快乐。因为三界内所谓的快乐,都是乐极生悲——痛苦的根本,只有信佛学佛修行,寂静染,,证得涅槃,才是人生第一安乐事。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34277568.html
  • 韩国百余座曹溪宗禅院举行夏安居 千余名首座参加

    、二千二百多名首座都参加。禅僧们每天以的心在祖师座下,收敛下巴,结跏趺坐,身持戒,心修禅,摒弃杂念,收摄身心反观自照,精进修行以求明心见性。 ...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5/16045680336.html
  • 心佛颂

    传心法要上:唯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无一法可得,一行可修,此是上道。此是真如佛。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著。即心...   佛即心兮心即佛。 心佛从来皆妄物。  若知佛复无心。 始知真如法身佛。  佛佛佛。没模样。 一颗圆光入万象。  体之体即真体。 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 不动不静不来往。 ...

    中国止贡噶举显密协会

    |禅宗|般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8/07372213388.html
  • 宣化上人:儒释道三教不离人心

    ,你看忠恕两个字,底下都是“心”。   道教是讲“感应”,什么事情都凭感应。感,是“感而斯通”;应,是“不应”,谁有求于他,他都答应了。“有感斯通,不应”,这是感应两个字的由来。感应道交,什么叫“感应”?譬如电,你在那个地方装上电了,这个地方就放光。“有感斯通,不应”,也就是你心里想什么,他这儿也知道了。这是互相心里那个电有所感应──如是感应,感应如是。“有感斯通,不应”,你...

    宣化上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2082364.html
  • 真正的享受

    买上好的床,却买不到睡眠。财富不一定能够提供享受,拥有真理、知识、智能,才是最大的享受。   第三、享受名利,不如享受:有的人对名利的需要很殷切,渴望获得名利、荣耀、他人的恭维赞美等等。其实真正的享受要享受,所谓“有皆苦,无欲则刚”,心中没有欲望,什么都不,能看透功名富贵、名誉利乐的不真实,什么都不,才是真享受。   第四、享受求得,不如享受施舍:有的人喜欢享受得到的快乐,买了...

    星云大师

    |星云|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2/2336221183.html
  • 初祖达摩尊者入道四行

    名之为。智者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安,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常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息想。经云:有皆苦,乃乐。故知,真为...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凝住壁观,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054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