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识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引发无漏清净种子,当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和无垢识时(注:此大圆镜智和无垢识是一体所现的无漏无分别智),称佛果识。
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耿宏慧老师的悉心教授,...
重庆华岩寺
|2007——2008年“重庆华岩内学研修唯识班”举行第一年学年度散学典礼|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7/12204226843.html
-
、第一义谛:第一是特胜的智慧,义是境界,就是特胜的无漏无分别智所觉证的境界,名第一义;或译胜义。世俗是庸常的、一般的常识心境;胜义是特殊的、圣者的超常经验。或者可以这样说:第一义即实相,实相中超越能所,智如境如,寂然不可得。第一的谛理,名第一义谛。佛在世间说法,不能直说世人不知道的法,要以世间所晓了的,显说世间所不知的,所以说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等等。不过,一般人所认识的,常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0866120.html
-
,所以名不觉。外道依于寻思推度,或有限的定力和通力,见著了事物的某些部分道理,妄执为全部的、真实的,而建立种种的错误理论,自命是觉者,实际上仍然是有漏分别心的错觉。佛陀以无漏无分别智亲证诸法的真如实相...正行,于法宝所应修瑜伽方便的正行,于僧宝所应修共同受用财法的正行。 (五)由随念差别。念佛宝是无上正遍觉者、是世尊,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等;念法宝是清净无漏的出世善法,是断除一切过患行,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1753543.html
-
必须是佛法真理。比如后来大乘佛教提倡“无上正等正觉”,落脚点也在“正觉”上。在“正觉”的前提下,“觉”又包含三层含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所谓自觉,指修行者亲自用无漏无分别智去证知诸法的真如实相,...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五)、善逝,乃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槃。(六)、世间解,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七)、无上士,如诸法中,涅槃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5760952.html
-
依于寻思推度,或有限的定力和通力,见着了事物的某些部分道理,妄执为全部的、真实的,而建立种种的错误理论,自命是觉者,实际上仍然是有漏分别心的错觉。佛陀以无漏无分别智亲证诸法的真如实相,对于诸法的...应修瑜伽方便的正行,于僧宝所应修共同受用财法的正行。(五)由随念差别。念佛宝是无上正遍觉者、是世尊,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等;念法宝是清净无漏的出世善法,是断除一切过患行,生一切功德的所依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4164440.html
-
颠倒,所以名不觉。外道依于寻思推度,或有限的定力和通力,见著了事物的某些部分道理,妄执为全部的、真实的,而建立种种的错误理论,自命是觉者,实际上仍然是有漏分别心的错觉。佛陀以无漏无分别智亲证诸法的真如...的正行,于僧宝所应修共同受用财法的正行。(五)由随念差别。念佛宝是无上正遍觉者、是世尊,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等;念法宝是清净无漏的出世善法,是断除一切过患行,生一切功德的所依等;念僧宝是修...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5375643.html
-
、中品胜解现行,而少上品胜解现行,亦未能断分别二执二障,故于第一阿僧祗劫,唯修世间有漏的波罗蜜多;菩萨在登地见道后,已得无漏无分别智,已断分别二执二障的现行和种子,但从初地至七地末,仍有俱生二执二障的...境而立,境既非实,心亦非实,心随境生,境无心灭。于此忍位虽亦印能取空,而未能双印心境俱空。故于世第一法而能双印心境俱空。 3.见道位:见道位又名通达位,是唯识五位的第三位。即是初生无漏无分别智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2361681.html
-
达到唯一,那就是心的问题了,有信仰、有认识、有行动,共同的从做人到菩萨、佛,这是唯一的。假如有我见、有法见,被烦恼障、所知障所障蔽,那就不唯一,也就不能统一。 20. 为什么说“空是无漏无分别智、...形容它,来思维它,不能以言语代表的。故说“空是无漏无分别智”。 为什么说“缘起是无漏有分别智”呢?经过“空”以后,再来了解山河大地,这个了解就与凡夫不同,去除了我见。用什么来了解呢,利用语言、文字来...
惟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1268944.html
-
第一义是圣者以无漏无分别智所证悟的一种境界,非凡夫所知,佛为世间说法,不能直说世人不知之法,必须依于世人所共见的世俗,方能进一步阐述世人所未知的第一义。 到了菩萨的境地,对真俗二谛的看法就具有一致性...谛,以二谛宣说无所得之了义法门。《中论·观颠倒品》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所以二谛是佛教的总纲。若能通达二谛,才能理解...
仁 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1167615.html
-
因果,而又不离法相因果;既超越世间众生,而又不离世间众生;既超越生死苦海,而又不离生死苦海。不取不舍,如实而知,是为般若。 般若有体、相、用三义:般若之体为无漏无分别智,此无分别智清净光明,言思道断,...不见不行、非不见非不行为其行(正行不著),故名“行深”。二空真理是般若正智所实证之境,此境离诸言语,绝诸戏论,清净无相,犹若虚空,唯无漏净智方能证受,故言“境深”。境深是无分别理,行深是无分别智,...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133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