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本法师答:声闻乘若精进修行, 一心(梵语eka-citta)持戒无犯,修空法,精进四圣谛,要证成果位,快则三生,迟则六十劫。缘觉乘精进行道,严守毗尼,破无明,精进十二因缘,要证成果位,快则四生,迟则百劫。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091912133.html
-
映佛岩摩崖刻经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故名般若波罗蜜”。佛言:“般若波罗蜜,无边,无际,无名,无相,非思量,无归依,无州渚,无犯,无福,无晦,无明,无法界,无有分□,亦无限数。是名般若波罗蜜,亦名菩萨摩诃萨,行处非行,非不行处,□□一乘名非行处。何以故,无念无作故”。
般若波罗蜜经主、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椿。普僖武平元年僧斋大众造,维那慧游。
【说明】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223289657.html
-
根本重戒,《优婆塞五戒相经》主张“不可悔罪”,但弘一法师主张可以忏悔,关于这一点,似乎应由各宗派各自裁定。除了本文所列重罪罪相之外,另有无数中罪、下罪可悔罪,另作整理。若有疑惑有犯无犯、重罪轻罪,请查阅律藏以释疑。 一、杀戒 犯相:1. 对象是人?。 2. 认定是人。 3. 起杀心。 4. 有图谋、行动?。 5. 彼人死。 无犯:1. 以为对方不是人,或以为他是非人。 2. 若杀非...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3248837.html
-
犯戒是不对的,果报受完,将后即不敢为,有惭傀心故;未受戒究竟还是未入佛弟子之因位,尚属凡夫位,没有种下圣因故,往往犯过失会原谅自己,宽恕自己,反正还没有受戒嘛!就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堕落下去!同时破见与破戒之较量,破见比破戒严重。所以,前者功德殊胜,后者应须努力之。
璎珞经云:“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
璎珞经云:“其受戒者,入...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50912556.html
-
为菩萨者,向不能畜奴婢打拍骂辱,更何况故作七逆之罪,杀过去父母而报仇。
而出家菩萨,无慈心报仇,乃至六亲中故报者,犯轻垢罪。
出家菩萨,有慈悲心,不应报仇,若故报,为父母作杀生之罪,则冤冤相报,无有了期。别人杀我父母,国法治他的罪,这就不是故意报仇,他杀了我的兄弟乃至六亲,国法治他的罪,也不是故意报,无犯。
...
圣一法师讲述
|菩萨戒|忍辱|嗔恨|安忍|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12162093053.html
-
自在,何必自讨苦吃。其实戒律是在去除我们的习气和执著,透过戒律的持守,能够“防非止恶”,让我们无犯恶行。佛法告诉我们:“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造作了恶业,自然将来就要受到恶报。如杀生,将来...而起,心若能够不犯戒,身、口一定无犯。要知道戒律就是要帮助我们安住实相,这也是戒律的精神所在。若能对大小乘戒律的不同处有所了解,通达戒律的开遮持犯,就不会因为固执不精,成为错路修行。 世尊曾经比喻...
见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5544377.html
-
各自裁定。除了本文所列重罪罪相之外,另有无数中罪、下罪可悔罪,另作整理。若有疑惑有犯无犯、重罪轻罪,请查阅律藏以释疑。一、杀戒犯相:1. 对象是众生 (注1)。 2. 认定是众生。 3. 起杀心。 4. 有图谋、行动 (注2)。 5. 彼众生死。无犯:1. 以为对方不是众生(非人)。 2. 一切无杀心的误杀。 3. 精神失常或情绪失控时杀。注1:众生包括:所有有呼吸者、生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0354475.html
-
比如明知烟有毒,还是去饮酒。)如果忏悔清净与最初无犯无有差别,那圣者就没有必要这样严密防护,所以从反面也能成立,否则就有圣者修行不如理的过失。
世间也能现量见到,手脚等受伤虽然可以治疗,但终究不如...
首先由教证证成两种清净有差别,再教诫应当励力最初不犯。此“两种清净”是指最初无染清净和悔除清净。
虽然通过悔除防护能使罪业清净无余,但是最初不被罪染的清净和由悔除而清净这两者,仍然...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忏悔|戒律|清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5/0821019254.html
-
,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相应,体冤进道,故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者,众生...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0545004.html
-
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心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达摩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4465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