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7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北京寺院文物记

    北京寺院文物记  无畏  一国之艺术,一国人之心思才力所由表见,上焉者在宫庙,下焉者在寺院。宫庙每因变乱改革,兵事扫荡,化为飞埃,惟寺院则尚有孑遗幸存。惟历年久远,典守非人,则亦有损隳之悲。一切有为...何其盛也。  北京为五朝首都,隋唐以前北方重镇,其于佛教营建,颇有遗留。无畏弱冠入都,中岁居止,迄今已五十年矣。溯乎其前,则历史具在,无待赘陈,而清咸丰末年鸦片之役,英法联军,及光绪庚子义和团之役,尤为...

    无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44156377.html
  • 多罗菩萨法门

    多罗菩萨法门  释无畏/文  南无多罗菩萨!  多罗菩萨,或称为度母。  据不空三藏翻译的《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记载,观世音菩萨入于普光明多罗三时中,从其面轮右目瞳中放大光明,随光流出现多罗菩萨,多罗菩萨普告大众说:“谁在变苦,谁在流溺生死海中,我令誓度。”  在唐朝时,不空三藏及沙门释通智,翻译了多罗菩萨的相关经典数部。我们从现在大藏经的经典中,虽然没有明显看到唐朝玄奘三藏翻译多罗菩萨的经典...

    无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545633.html
  •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所载度母法门功德利益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所载度母法门功德利益  ◎释无畏/文  南无多罗菩萨!  藏传佛教所说的度母,汉传佛教翻译为多罗菩萨。当今缁素二众修持度母法门,大多依据藏传经续来作修持;但我亦曾经遇过欢喜念诵汉传多罗菩萨咒语的僧人。总之,这些都是很好的。一般藏传的度母心咒,跟汉传不空三藏所翻译《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的咒语是相同的,只是汉传的咒语是长咒,咒语前面多了归敬的咒句,但后面的心咒跟藏传的心咒...

    无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445630.html
  • 鉴真东渡为何第六次才成功

    日本的学问僧荣睿和普照等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来中国留学,他们同时负有邀请中国传戒师东渡日本传戒的任务。高僧鉴真在受邀东渡过程中,历经磨难,第六次才成功。除了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外,鉴真还备受俗务羁绊...

    无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2351170.html
  • 洛阳广化寺将举行善无畏祖师入灭不生纪念法会

      2008年12月4日上午9点半,河南洛阳广化寺将举行善无畏祖师入灭不生纪念法会,唐密传灯阿阇黎真圆法师主持法会。   联系电话:0379-65952655

    佚名

    |法会|善无畏祖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2/15405832449.html
  • 无畏

    ,六阶段的心相即是六无畏。度三妄执经历六无畏乃密法独有的教理。“无畏”梵音阿湿嚩娑,原意正译当言“苏息”即复苏醒转的意思。“如人为强力者所持扼喉。闭气垂将闷绝。忽蒙放舍还复得苏。众生亦复如是。为妄想业烦恼所缠。触缘皆闭。至此六处如得再生。故名苏息处。亦如度险恶道时。其心泰然无所畏惧。故名无畏处也。”   一、善无畏:依照世间善恶道德标准,能除恶生善而得精神快乐是为善无畏。密法行人的三密供养即善无畏...

    熙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41557539.html
  • 人言无畏 人生无畏

    http://www.fjdh.cn/Item/37741.aspx
  • 六种无畏

    六种无畏  无畏者,度过障碍,其心泰然无所畏惧也。障碍有粗有细,略分六种。经六种破除之力,即有六种无畏心相:此常途解释也。在真言宗,则就行者修证浅深,建立六种无畏:  善无畏:行者如法受得一尊真言,勤修供养善行,虽不识真言妙旨,而法性隐自发展,势力渐厚时,能起一段无畏精神,遇险恶之事可化平善。此为初重无畏境界。准常途,励行十善亦可得之。  身无畏:凡夫重视其身,事事顾虑,执着分别二见耳。真言行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4762205.html
  • 大心无畏

    安定?又如何使此生不只是一场无意义、无结果的逢场作戏?自欺不能长久,自杀只是逃避,皆非解脱之路。首当确认无常、无可执取、无可安排的真象,因之而能放下偏狭的营私。一旦不再顾及微不足道之私利,方能无畏地将...依旧迁灭无常,而此种行者恒处安然无畏。菩提大心,本来超越生死根本之我执,因此无有畏惧,可谓“无畏大心”。行者一旦发起菩提大心,而能恒毅保持养护此心,并顺之而实践,则能渐渐体会其中之安然无畏滋味,可谓“...

    林钰堂

    |菩提心|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2243262562.html
  • 天竺善无畏

      善无畏,梵名戍婆揭罗僧诃,意为净狮子。他出生在中印度,其父是乌荼国国王,从家族史来说属于释迦牟尼季父甘露饭王的后裔。   因善无畏自幼神姿异常,国王对他特别宠爱,十岁让他统帅军队,十三岁就继承了王位。兄弟不服,起兵作乱,善无畏平定了兵乱,不仅不惩治兄弟,反而将王位让给兄长,自己出家修道去了。母亲虽不赞成,也拗不过他,悄悄把传国的宝珠给了他。   到了南海滨,善无畏遇高僧殊胜招提,得其传授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024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