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83篇,用时4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月溪禅师答:心法双忘尚余尘,一念不生受后有,是什么境界?

      天津靳云鹏   问:心法双忘尚余尘,一念不生受后有,是什么境界?   月溪禅师答:心法双忘只有一个黑黑暗暗、无知始无明深坑,尘者,指此始无明深坑;一念不起是见问觉知的净缘,与染缘相对,受后有者即指此净缘。要将始无明打破方始见佛性。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40311009.html
  • 月溪禅师答:根本无明与一念无明的分别?

      问:根本无明与一念无明的分别? (南京梅光羲)   月溪禅师答:根本无明即始无明,是善恶、是非、烦恼、爱欲、思想,是无知的,即是宋儒所讲的喜怒哀乐未发,老子的清静无为,先天道的先天无极...根本无明是无知妄念,一念无明是从见闻觉知起的。佛性与根本无明、一念无明,乃从无始以来俱有的,佛性、一念无明俱是无始无终的,根本无明是始有终的,用一念无明将根本无明来打破,就可以见自性。一念无明是...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065410959.html
  • 月溪禅师答:始无明与一念无明分别如何?

      问:始无明与一念无明分别如何? (南京法一和尚)   月溪禅师答:始无明与一念无明,自无始以来就有的,不能见佛性即为始无明所遮障,始无明是空空洞洞、一无所有、无知、不起念,禅宗所说的黑漆桶底、无明窠臼,把这个无明一打破,即见佛性,是始而有终的;一念无明乃妄念之起,此妄念乃永久不能断的,是无始无终的,将来我们见佛性后,妄念皆变为佛性,古人云:“无明实性即佛性。&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332510936.html
  • 月溪禅师答:用一念无明破始无明,出于何种经典?哪些祖师的开示?

    法尘、分别性,是空空洞洞无知,我们的佛性被它遮藏,若不打破,始终不能见佛性)。祖师云:如若一念不起,湛然不动,清清净净的境界,乃始无明,是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是百尺竿头,是无明窠臼,是黑漆桶底,六祖说是记忆空,这个境界是无知,我们的佛性被他遮藏在里面,必定要把他打破,佛性才能发现出来的,要打破必定要用一念无明的六根随便那一根打破,始无明一破,见了佛性,见闻觉知、一念无明、六根、六...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481310946.html
  • 月溪禅师答:怎样用功才能明心见性?

    只有一点知觉,恍恍惚惚渺渺冥冥的,再将这点知觉都断尽,是无知空空洞洞,我觉得通通都不对;是不是修行人,都要经过这个境界?请法师慈悲开示,怎样用功才能明心见性?   月溪禅师答:我们见闻觉知、一念...灯会元、指月录随哪一部拿来印证。佛性是如如不动的,大不起念,是无始无终的;始无明是空洞黑暗,无知,不起念,古人云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是始有终的;见闻觉知起一念无明妄动性,分为眼耳鼻舌身意...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472711036.html
  • 月溪禅师答:理学与禅宗的辨别?

    禅是破始无明,最上乘禅是拈花示众、喝棒痛骂;断六根是见闻觉知的净缘,断一念无明是始无明,破始无明见佛性。佛家所讲的见佛性,佛性是真如真,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的。经学家说的喜怒未发、恶、虚无为基本、清静为门户,而获得这个境界,就是佛家的见闻知性一念未起的境界,知觉虽有,尚无辨别。老子之说无极,是无知,一念静是阴,一念动是阳,一阴一阳化生万物,由万物返归无极,这个境界是佛家的始无明...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014311027.html
  • 略谈修四禅八定

    彻底,然后一样的舍离觉观,继续努力,渐渐的可以发起有观三昧。刚发起有观三昧,一剎那又退出来了,然后继续再努力。要证入有观三昧定境须打坐中修,但是更须藉无相忆念拜佛法增强定力。要证入定境须在坐中修、静中修、要不受打扰。然后渐渐的再去体会第一次进入有观状态时是怎么样进入的。体会过之后,重新再依照那一次的经验一步一步走进去,然后他可以安住三秒钟,二秒钟,突然起一个心:“我终于进来了!”刚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0065718.html
  • 月溪禅师答:婆罗门教主张人人有一个神我,是否?

    三生四五多数,由多数反归于一;无极如始无明,是无知不动的,一念静喻见闻觉知的净缘,一念动喻见闻觉知的染缘,由净缘染缘生出很多思想,由很多思想反归一念不动,是否?   月溪禅师答:不错。   ...如我见解,若爱念从镜起,又何必去除他?除了又来,有了期,若爱念从外来,与镜子了不相干,这个道理是有轮回的,不彻底;镜子比喻佛法的见闻觉知,起念比喻见闻觉知的染缘,去念比喻见闻觉知的净缘,染缘净缘去了...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82610998.html
  • 月溪禅师答:三教之性,是否同源?

    如不动,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真知真。如云无极之性,则无知、空无所有矣。孔家之性,亦是起念动念,是见闻觉知的作用,非真性也。谈性之说,三教差别天渊矣,至于改恶迁善,则儒之忠恕、佛之慈悲、道之感应,...  华山北峰马道长   问:三教之性,是否同源?   月溪禅师答:一切众生之自性,本同圆明普照,殊二致,惟以世间圣贤所见未能尽达究竟,如儒家言“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6010811059.html
  • 关于六祖之偈——钱穆先生来信解释

    无一物实应作心中本来无一物讲。不得作“心”义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此乃扫相语。菩提是此心之,明镜乃此心之照,‘乙,中本无物,却不得谓。惠能初至黄梅东禅寺,即说远来礼师惟求作佛,此是直道当下之心。临别时,弘忍为说《金刚经》至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此乃悟自本心!非悟“心”。惠能告来学僧众,总教其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又说: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知本性。本讲要旨,只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4146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