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22篇,用时2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上供的供果,上供的人可以自己吃吗?

    您说佛前的供果在供完后,上供的人自己不可以吃,吃了即是偷盗,那么送给其它人吃不也是一样的吗?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这两种是完全不一样的。若将佛的物品以之心给众生结缘,即可以此方便而令众生与三宝结下善缘,如此做是符合佛陀心意的,也不会触犯偷盗戒。若是以贪心自己食用,即是违背了佛陀的心意与教言,故属于偷盗。因为在发心供佛的那一刹那起,这些水果已经成为了佛物,既已成为佛物就有护法神来守护,...

    嘉扬彭措仁波切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09235889573.html
  •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四讲

    那就什么都敢做,会变得比禽兽还不如。   五贪者,于三有及三有资具所染著,而为体性。别则对治贪著,通则能作众善,以为业用。   五、,它的体性是对三有的果以及三有的资具或因,所染著。所以“”这个善心的范围很广,一般说的“不贪财”只是其中的一个。的善心包括对欲有、色有、无色有的任何一种果心里不染著,对于欲有、色有、无色有的任何一种...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42321325740.html
  • 龙舒居士论唯心净土与弥陀净土

    这话都错了,为什么?因为高调唱得离了谱,难以达到,因为西方净土恋、痴,我们的心能做到恋、痴吗?西方净土思衣得衣,思贪得,欲静则静,欲住则住。我们在思衣衣时,身子寒冷,心中就...高。窃恐不易到。彼西方净土。恋。痴。吾心能恋。痴乎。彼西方净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欲静则静。欲去则去。吾思衣而衣。则寒恼其心。思食而食。则饥恼其心。欲静而不得静。则群动恼...

    王日休

    |净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2/0024297167.html
  • 如本法师答:为何有些人听闻到佛法即能善根流露,但有些人善根却无法流露,何以故?

    成就见,得正见,于法得不坏净,入于正法中。嗔、痴三者为善根之体,合称为三善根。   不善根(梵语akusala—mula)则为善根之相反,贪嗔痴等,即称三不善根,或称三毒。...过,毫无相应之念,错过机缘不得自觉,更不得珍惜正法之意,何以如此心态呢?因为此辈之流,始劫来尚未种下菩提圣因,或善根种子未现前之故,所以听到佛法不能自觉,善根当然不能流露而出哩! ...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440512622.html
  • 龙舒居士论唯心净土与弥陀净土

    净土恋、痴,我们的心能做到恋、痴吗?西方净土思衣得衣,思贪得,欲静则静,欲住则住。我们在思衣衣时,身子寒冷,心中就烦恼;思食食时饥饿了,心中就烦恼;思静不得静,喧闹使心烦...泥惟心之说。乃谓西方不足生者。谓参禅悟性。超佛越祖。阿弥不足见者。皆失之矣。   何则。此言甚高。窃恐不易到。彼西方净土。恋。痴。吾心能恋。痴乎。彼西方净土。思衣得衣。思食得食。...

    王日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556748.html
  • 佛教徒的吃肉吃素问题

    僧人说:“我不吃肉,多给我一些美味的蔬菜。”这不仅会冒犯施主,也妨害的修习。所以,只要不是自己动手杀、教别人杀或是见到、听到乃至怀疑别人是为了供养自己而杀,僧人是允许吃肉。然而,供养僧人食品的人应当记得佛教重“不害”,并且根据这个精神来选择供品。   在的基础上,大乘宗派强调悲悯有情,所以这些宗派建议修行者不吃肉以使有情免受宰割之苦,也令屠夫不造恶业。此外,动物的愚痴、贪欲及蛮横等能量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4485636.html
  • 佛教在港台:慈济43周年庆“静思勤行道 慈济人间路”特展

    ,呼吁社会大众学习将贪欲缩小到零点,把大爱扩大遍虚空,不但要让心中,且让慈悲大爱遍布虚空,坚定这一念心、扩大爱的效应,相信天下灾难就能减轻! 这场以“静思勤行道 慈济人间路”为主题的大型展览,...

    佚名

    |两岸|台湾佛教|周年庆|证严法师|慈济|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5/10224278186.html
  • 问: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佛教是适应救度一切人的智慧方便大法。把它理解为某一种或几种陈旧的教条模式都是错误的。佛教是一种摧人积极向上,追求完满的思想和人格品德的精神动力,是驱散心智愚暗,点燃智慧明灯的火炬。皈依佛教,就是追求佛陀的高尚圆满的精神境界,学习佛陀自省自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智慧洞察万物,慈悲方便利众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学习如来的出泥不染,宽厚仁慈,诚实、光明磊落,无私无我,嗔,平易近人,心胸广如...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16135186474.html
  • “百家佛字榜书展”序

    开悟解脱。这种自觉觉他的觉行是完全圆满的,因此用“无上正等正觉者”来形容佛。  佛陀的正觉,是嗔、痴的完满开展、究竟圆成,然声闻弟子的正觉,却只偏于痴。佛是智慧中心,而又能从身心净化、自他和乐中得究竟自在的;但若就无漏慧证法性空来说,则与声闻有差别。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者,不是神,而是智证空寂、离欲解脱的自由人;不过,重智慧而偏于消极不害他的,是声闻;悲心殷切而积极救护他...

    释传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068443.html
  •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五讲

    平常的事,就能看到处处有。   能障善根,生苦为业。   它的作用是能障住善根,以生苦为业。   这个贪心一起来,就障碍了的善根,所以一直在养这个贪心的贼子。   现在人的贪心特别大,它的作用是会障住的善心。对比一下就很清楚,以前生活是苦一点,物质没现在这么丰富,人反而有一种的善心。比如在我们的父辈、祖辈当中,确实他们生活上不怎么贪求,比如穿什么都可以,就是对衣服...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4303232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