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3篇,用时4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西藏佛教的渊源

    条原因:一条叫“业”(干事情),这苦的正因;一条“惑(烦恼)”,这苦的助因。业和惑产生出无数苦果,如果断绝业和惑,苦果自然随之断绝,就可以达到“寂灭为乐”的境界,这就叫“灭谛”。要达到这种...大约八十岁,大致与我国的孔子同时。因他是释迦族人,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  佛教在古印度奴隶制度下,社会极为动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印度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普遍使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1040333.html
  • 天人损益论

    争辩,其根本问题,即好及不好之果由于天然或人为。既有如此相反的哲学,则其实现之道,亦必相反。上所说之哲学,其一派谓人为不好之源;人方以文明自喜,而不知人生苦恼,正由于此。若依此说,则必废去文明,返... 在《天人损益论》这部书的《绪论》中,我把这部书的主要思想做了一个概括的叙述。我认为人所经验之事物,不外天然的及人为的两类。自生自灭,无待于人,天然之物。人为的事物,其存在必待于人,与...

    冯友兰

    |哲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2032084349.html
  • 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

    名利则恰恰你于恶趣的因素,要不得的。与这相反,正是仇人帮助你从轮回和恶趣中解脱出来的因素,你怎能生仇人的气呢?当我追逐名利从而走向苦难的深渊时,幸亏佛陀加恩,给追逐名利设置障碍,把进入苦难的... 假如你的仇人遇到了倒霉的事时,你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有什么价值呢?你诅咒人家并不能使他人倒霉。即便你的诅咒灵验而使仇人受苦的话也有何值得高兴呢?如果因仇人受苦而使你感到解恨舒心的话,那么没有...

    寂天菩萨

    |忍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1743593725.html
  • 佛、道兼融的王畿理学

    、越、江、浙,皆有讲舍。"①对传播王守仁心学起了重大作用。  王畿的学术思想以其师王守仁的良知说为核心,在阐发此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心学体系。其显著特点融摄了更多的佛、道思想,使其理学...宣扬者,一生讲学,总以其师"良知"说为依归,对良知本体和致知之法,作了很多阐述。其说虽本於王守仁,但又对王守仁学说特别对其融会佛、道之处,作了进一步发展。  王畿认为,良知无善无恶的,又至善的。...

    曾召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41748493.html
  • “良知”说与“童心”说辨析

    谈何容易。上下几千年,出了几个圣人呢?那么,原因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去做?王阳明认为,关键在“”字上下功夫。   心之良知,谓圣人之学,惟此良知而已。自然之者,圣人也;勉强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者,愚不孝也。愚不孝者,虽具蔽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在也。苟能之,即与圣人无异矣。(《大学问》)  在现实人生中,“自然之”的“圣人”毕竟凤毛麟角,“勉强之”的“贤人”,也少得可怜,而...

    廖乐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550615.html
  • 弘一法师(李淑同)的生平、音乐创作以及书法艺术

    美,反映了大师在安海时的情况和他在漳州期间与当地人士交往等事。  一施慈航书:“前上明信,想已达。二十日抵安海,居水心亭,约下月望后乃他往。前在漳,与仁等时相过从,至为欢欣,今离群索居,怅惘何已!...。故于今年往各地弘法,以报答闽南人士之护法厚恩耳。现在弘法已毕,即拟休养,故往草庵。明年将往惠安,闭门谢客,以终其天年耳。古十月十日(公历11月5日),音寄自安海。”  三施慈航书:“惠书诵悉。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5259244.html
  • 論王陽明

    身語意之動皆不能欺此良知以行,自能為善去惡(2)(原註一)。即知即行,知行合一(3)(原註二)。為善去惡,即致知格物,即良知,故良知則意自誠,心自正,身自修,家自齊,國自治,天下自平也。然此良知...之事王學者。予以宋、明儒學,實華梵兩學構成之一思潮。今者海東西民族,方將醞釀世界之文化,唯可為前事之準。而陽明又此一思潮之碩果,前乎陽明未有逮陽之盛者也,後乎陽明未有逮陽明之盛者也。一推斯學,小之...

    太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3341757.html
  • 王陽明格竹衍論

    之一義,但別境中之慧心所而已;又不昧則正是知,非良知本心,不昧也。且慧心所,又有正知正見、不正知不正見之異。更微而析之,則俱生分別我法執,五利使、六十二邪見,及根本智、後得智、生空智、法空智、四...相斬伐。陳氏之喻其徒以詩,但使人反求自得;王氏則詔人以隻詞單句,其要在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立義均至單也,其所言、實等於未嘗言耳!夫古之持論立教者,莫不以法為分,以名為表,以參為驗,以稽為決,其數...

    太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3441758.html
  • 临济的说法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四)

    绝不可见。欲得识者,即黑便是明珠,乃至青黄种种。皆令愚者而信此言,专记黑相,或认种种相为明珠。或于异时,见黑串子珠,米吹青珠碧球,乃至赤珠、琥珀、白石英等珠,皆云摩尼。或于异时,见摩尼珠都不对色时...人心和佛性   总之.“直指人心”之心,平常心或众生心之意,可以看作平常人心的全体,包括善恶正邪等一切活动。这与其说隐藏于精神中的真性或良心,不如说是表现于日常生活上具体的心。按临济的说法...

    [日本]柳田圣山著(吕有祥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1742406.html
  • 陆王, 识心明德良知

    指示而行。换句话说,他需要做的,将他的良知付诸实践,或者用王守仁的术语说,就是“良知”。因此,“良知”就成了王学的中心观念,王守仁在晚年就只讲这三个字。                “正事”(格物)   《大学》还讲了“八条目”,自我的精神修养的八个步骤。头两步“致知”、“格物”。照王守仁的说法,“致知”就是“良知”。自我的修养,不过遵从自己的良知而行罢了。   对于“格物”的解释,...

    冯友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2644592.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