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源老和尚行状 (摘录自道源老法师纪念集) 晴虚法师 源公长老,法名能信,又名腾钦,别号中轮,生平以道源之字行。光绪廿六年十月初五日诞生于河南省商水县周口镇,俗姓王,父讳德馨,母陶氏。长老生而资禀颖慧,幼即入垫读书。不幸年方九岁,即生母去世,二十岁时,相依为命之胞姊及婶母亦先后亡故。因之顿感人生无常,油然葫出世志,盖以慧根宿具,遂投本镇之普静堂,礼隆品上人为师而披剃出家焉。民国十二年,赴...
晴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40564207.html
-
世界和平吉祥塔
致赠宝塔
回赠剪纸长卷
2009年1月11日,世界和平吉祥塔赠送委员会副主席陈声汉居士参加台湾基隆市兴隆寺岁末联谊会,并代表宝塔赠送委员会致赠兴隆寺世界和平吉祥塔一座,由晴虚长老与兴隆寺住持修彰法师共同接受捐赠,并回赠“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剪纸长卷一幅。
佚名
|赠宝塔|兴隆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1/09005734168.html
-
云泉禅寺住持果岚法师也率领弟子来台迎请长老舍利回寺供奉。寺方希望藉此让道源长老以弘法利生为职志的理念永续发扬下去。
灵泉禅寺住持晴虚长老表示,道源老和尚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祖籍河南省商水县周口镇,...四十年与宝明寺修果、仁光法师等人共同发起创建基隆海会寺。从那之后,道源老和尚就以台湾为家,四处前往各地讲经说法、并多次担任三坛大戒的得戒和尚,为台湾的佛教弘扬助一臂之力。
晴虚长老表示,道源老和尚...
佚名
|迎请|舍利|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9/11034629538.html
-
主坛领众恭诵“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以此殊胜功德,回向国运昌隆,人民安乐。 26日主坛法师有:真华、晴虚、圆宗、惟励、本觉、如悟、会光、净耀、惠空、心立、法光、常禅、见晨、敬定、觉华、心光、见引、...
佚名
|中华佛教护僧协会15周年庆典于26日隆重举行|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2/1350286760.html
-
2007年12月16日,台湾省新竹县关西潮音禅寺上午举行新任方丈升座之后,于十一时为“彼岸桥”之兴建举行动土典礼,台湾中国佛教会名誉理事长净心长老,净长老良、真华、圆宗、如悟等长老共同主持动土仪式。
参加动土仪式的教界长老法师及诸贵宾有:净心、净良、圆宗、真华、宽道、晴虚、如悟、今能、慧省、觉慧、法照、传证、宏慧、源灵、明光、性海、净耀、厚贤、惠空、自圆、传显、道光、惠谦、果尚、果清、...
【佚名】
|动土|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12/09170719672.html
-
鼓山涌泉寺方丈普法大和尚与净心长老、鼓山在台法系回山朝礼团团长净良长老、月眉山灵泉寺的晴虚长老等共同在《促进两岸佛教文化交流福州倡议书》上签字盖章。倡议书内容包括建立海峡两岸鼓山法系联系机制、编辑...
中国台湾网
|佛文化|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6/0741484621.html
-
长老及鼓山法系诸山长老及各县市理事长,率台湾佛教界500多人参加此次交流活动。台湾著名僧人月眉山晴虚长老、法云寺达碧法师等也均组团来鼓山礼祖。有关人士表示,这是鼓山在台法系首次以法脉为桥梁,回鼓山礼祖...
柳志荣 林丹
|两岸|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5/1629184153.html
-
7月30日下午,参访团抵达台湾,高雄县佛教会前理事长心茂法师等陪同到基隆灵泉寺参访,受到该寺方丈晴虚长老热烈欢迎。
...
佚名
|佛教新闻|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8/08465489047.html
-
2007年12月16日上午,台湾省新竹县关西潮音禅寺隆重举行悟禅法师升座庆典,台湾中国佛教会名誉理事长净心长老送座,理事长净良长老主持印信监交,心茂法师担任盛典筹备执行长,圆光佛学院全体师生及教界僧信近六百余人到场祝贺,海会云集,龙天欢喜,同沾法喜。
净心、净良、圆宗、真华、宽道、晴虚、如悟、今能、慧省、觉慧、法照、传证、宏慧、源灵、明光、性海、净耀、厚贤、惠空、自圆、传显、道光、惠谦...
【佚名】
|升座|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12/09153619671.html
-
法师相交数十年的今能长老,伫立法照前拈香说法,宛似挚友间的交谈。在大殿参于起龛仪式的,还有法师的多位至交道友,包括晴虚长老、广慈长老、传印长老,以及法师留日好友三友健容教授;美国庄严寺住持法曜法师、净耀...
佚名
|荼毘|跪送|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2/08480435119.html